【成就·廈門】 去年海洋經濟增加值360億 廈門的這片碧藍海水,承載著沉甸甸的光榮與夢想,在海洋經濟邁向騰飛的過程中,益發呈現出強大的活力與勃勃生機。 2013年,廈門市海洋經濟總產值1856.69億元,增加值360.04億元,增長速度分別為13%和13.1%。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海洋建設藍圖中,下一步要努力實現的是海洋經濟增加值年遞增15%以上,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保護和海洋綜合管控等方面齊頭并進,繼續攻關海洋強市的愿景目標。 發展海洋經濟 高科技含量產業迅速崛起 廈門市年產水產苗種已達2000多億尾,其中對蝦苗占全國市場的50%以上,漁民收入實現五年翻番。 全市海洋經濟發展形勢喜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輻射范圍廣、見效快、收益好的海洋戰略性新產業項目陸續規劃上馬。2012年成功建立的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是促進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海洋生物產業方面,開發海洋多糖、膠原蛋白、生物酶、醫藥中間體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努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示范工程。造船和海洋裝備方面,力促海工裝備制造基地、中船重工所、海洋防腐涂料研發基地落地生成。加快翔安歐厝游艇制造基地、五緣灣國際游艇帆船展銷中心和游艇城建設。海洋旅游方面,加快建設郵輪母港,按照一島一策的思路,開發5座條件成熟的無居民海島,發展環島(串島)游。 上半年,全市海洋公共服務平臺、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現代服務業、船艇制造、生態修復等22個項目進展順利,完成總投資8.54億元,占計劃投資額的98.17%,項目實施后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5.46億元。 縱觀現在的廈門,已經形成了以臨海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等為主體的海洋經濟體系,并催生海洋生物產業鏈、郵輪游艇產業鏈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構筑多重防線 保護提升海洋生態環境 幾年來,已完成海域清淤及整治工程投資額達50多億元,累計清淤量1.4億立方米。 2006年7月,廈門正式啟動環東海域綜合整治工程,整治面積為91平方公里,通過養殖清退、退墾還海、灘涂清淤、岸線整治和生態修復等工程的實施,環東海域水動力條件和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提高,昔日魚塘遍布,環境臟亂的灣區徹底改頭換面,成為景色宜人的新城區。 幾年來,廈門還先后對筼筜、鐘宅、大嶝、馬鑾、高集、集杏、東坑等7座海堤,實施開口通海、破堤建橋、清淤還海等改造工程。 從五緣灣綿延至環島路廈大白城,一個美輪美奐的國家級海洋生態公園正在演變生成當中。2011年5月,廈門建設全國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的申請獲得國家海洋局批復,在這片規劃總面積為24.87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有海,有沙灘,有島嶼,廈門將利用10至15年時間,將其建設成為濱海景觀優美,自然生態特色明顯的國家海洋生態保護示范區。 嚴格管控海域 科學合理利用海洋資源 廈門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有行政編制的海洋綜合執法隊伍——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廈門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在開發用海之前,如何“管好海”更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為適應海灣型城市建設和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廈門創建海洋綜合執法管理新機制,組建了全國第一支有行政編制的海洋綜合執法隊伍——廈門海洋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經過近10年發展,這支隊伍在打擊非法圍填海、傾廢、采砂、捕撈等行為,管控養殖回潮、維護涉海工程施工秩序、確保廈金航線暢通等海洋與漁業綜合執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海洋衛士”;創建了聯合執法機制,形成了廈門涉海管理單位的合力;建立了廈漳泉城市海洋執法聯盟機制,執法內容從漁船管理、電炸魚捕撈,逐步擴展到聯合打擊傾廢、陸源排污、海洋珍稀物種保護等海洋生態與環境領域;同時,還加強廈金合作,聯合管理越界采砂、捕撈船只、共同治理海漂垃圾等問題。派駐廈門的中國海監第六支隊,多次出外海巡防,參加聯合執法行動,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
相關閱讀:
- [ 08-19]APEC海洋部長會議首次來廈門 探討亞太海洋合作
- [ 08-07]APEC海洋部長會8月27日-28日在廈門舉辦
- [ 08-07]APEC來了騎行能否變“大眾”
- [ 08-05]長泰入選APEC低碳城鎮項目
- [ 08-04]“APEC”看中漳州低碳項目 為福建唯一上榜項目
- [ 08-01]長泰縣一項目入選國家首批APEC低碳城鎮項目庫
- [ 07-21]廈大學子入圍模擬APEC總決賽
- [ 07-21]全英文模擬部長級會議 廈大學子入圍模擬APEC總決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