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 1 提供“華麗轉身”范本
蔡塘廣場。(記者 陳立新 攝) 記者注意到,首批“美麗廈門市容示范項目”中,有不少單位過去曾經“沉淪”過,近年來按照“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要求,實現了“華麗轉身”。它們的變化,最能夠揭示如何化解所在領域普遍性的矛盾。 蔡塘社區位于湖里區南部,與思明區交界,轄區面積1.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比例懸殊,常住人口2068人,外來流動人口近5萬人。過去,這樣典型的“城中村”往往是市容環境衛生的“災區”。近年來,蔡塘社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2012年,社區總產值達3.5億元,財政收入1200多萬元。在街道及上級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社區積極探索,嘗試構建了市容與環衛管理新模式,打開了市容與環衛管理新局面。目前,社區重點打造了1條文明示范街、15處綠地小景、27座整潔靚麗的文明垃圾屋、768個視頻巡視智能監控探頭以及購入一批新型、實用的清掃保潔設備。蔡塘社區也因此先后榮獲“湖里區市容環衛管理先進單位”和“廈門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 突出“共同締造”力量
海滄東孚鎮的西山社成為鎮村管理的典范。 (記者 殷磊攝) 就在一年前,東孚鎮西山社的中心還有一個豬圈,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緊挨的魚塘多年淤積,藏污納垢。如今,豬圈變身涼亭,魚塘化為清池,石拱橋倒映水中,龍眼樹送綠岸邊。周邊村民的房前屋后修整一新,到處鳥語花香。100來戶、300多人的西山社探索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僅用了半年多時間就讓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專家指出,“美麗廈門”的核心與精髓在于“共同締造”。西山的巨大變化,體現了民意、民力、民利,突出了自覺、自治、自強。只有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通過政府引導,充分激發群眾的熱情,調動百姓的力量,讓他們自發參與到“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規劃的實施中來,并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共同締造”帶來的成果,這正是城鄉環境整治的根本途徑。 3 創新舉措破解難題
小學路140號成為老舊社區改造提升的標桿。 (記者 梁偉攝) 思明區鷺江街道小學路140號是以老舊小區示范項目中的唯一一家單位,它為解決老舊小區的各種頑疾,走上良性發展、有序管理的軌道提供了極好的范本。 小學路140號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是三家國企的宿舍樓,由企業安排人員管理。進入本世紀,隨著幾家企業轉產改制,小區也沒有了專人管理,逐漸破敗、臟亂起來。如今的小學路140號已是面貌一新,更可貴的是,小學社區的改造提升,始終由居民自己說了算。項目實施前,社區居委會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最后由居民代表大會來確定提升方案。改造后的小區,還實現了居民自治,成立了業委會,把小區管理得井井有條。管理經費主要來自停車管理費,居民不用再交錢。 第一批美麗廈門市容示范項目簡介 |
相關閱讀:
- [ 08-27]廈門入選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臺
- [ 08-19]32歲辣媽入選中國健美隊 因兒子一句話重出江湖
- [ 08-12]榕詠春拳和花茶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推薦名單
- [ 08-10]榜頭鎮躋身全國重點鎮 仙游縣唯一入選名單
- [ 08-10]寧德13件茶葉商標入選全國茶企品牌價值百強
- [ 08-01]長泰縣一項目入選國家首批APEC低碳城鎮項目庫
- [ 07-08]15家企業列入福建老字號 福州沒牙伯花生湯入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