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三規合一”工作不僅是規劃的協調統一,更是城市管理流程、管理體系的再造。廈門以三規合一“一張藍圖”為基礎,在全國率先構建起統一的業務協同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大幅提高行政審批效率,還將成為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抓手,它更將成為城市探索“五位一體”發展新模式的制度支撐。 廈門日報訊(記者 殷磊 張明蕾)三規合一“一張藍圖”繪制完成后,廈門以此為基礎,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一個涵蓋所有項目審批部門的統一業務協同平臺,制定了一套透明高效的運行方案,要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城市發展愿景和轉型目標。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局了解到,目前這個平臺已進入試運行階段。 “三規合一”編制工作,繪制出“一張藍圖”,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達成“共識”。可是,要怎么樣讓這張藍圖“干到底”呢?在廈大城市規劃系教授、市城市規劃學會會長馬武定看來,“一張藍圖”的繪制工作雖然繁雜,但難度并不大,是基礎工作。打造“一個平臺”才是“三規合一”的重頭戲,是“三規合一”得以經世致用的關鍵。這“一個平臺”指的是通過各部門空間信息共享,實現業務協同管理的平臺,“它涉及具體行政審批操作上的全方位調整,需要各部門步調一致”。 市政建設開發總公司是廈門許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單位,公司工程部一位長期負責項目前期工作的總工程師這樣評價目前的行政審批流程:“對我們來說,最折騰的事都在前期”。審批流程不合理、審批手段落后,不同部門在行政審批中互為前置、來回審批,常常讓建設單位不得不在各部門之間疲于奔命。 廈門“三規合一”編制工作構建起的業務協同平臺,初步實現了建設項目信息、規劃信息、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的資源共享共用,可將全市涉及用地空間行政審批的事項接入該平臺。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介紹,通過這個平臺,行政審批系統內實現網絡互通,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建設單位“跑部門”變成了平臺上的部門內部協調,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就像老牛破車換成了動車”。 以建設項目用地業務辦理流程來說,目前的業務辦理模式要經過6道環節,申請人要在發改委、規劃局、國土局3個部門來回奔波。業務協同平臺運行后,申請人只需將申請材料提交到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就可坐等審批結果了。審批時限也會大幅壓縮,從項目立項申請到用地規劃許可證階段,審批時限從半年壓縮到12個工作日。 廈門的“三規合一”工作不僅是規劃的協調統一,更是城市管理流程、管理體系的再造。平臺的建立,使過去的“被動審批”轉變為“主動推送”,讓民眾在接受服務的同時,有享受服務的主人意識。馬武定認為,廈門“三規合一”工作在做的,就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最終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從這個角度來說,廈門走在全國“三規合一”工作的前列,對其他城市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中國人居環境科學的奠基人吳良鏞曾為《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提出指導性意見。前不久他在評價廈門的“三規合一”工作時指出,規劃的終極目標,是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生活得更好,開展“三規合一”工作,正是向這個目標邁進。廈門可以在產業布局、城市形式、城市結構等方面形成比較完整的范例。 下一步,廈門還將以“三規合一”一張圖為基礎,繼續推進環保、海洋、林業、水利、交通、教育、醫療、農業等部門規劃納入空間發展平臺,以業務協同平臺為基礎,繼續推進相關審批部門的業務審批系統接入空間管理平臺。教授級高級規劃師林蔭新認為,這正是“五位一體”思路的生動體現。而廈門的“三規合一”之所以走得更規范和深入,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其次得益于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各部門能科學準確地把握廈門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變化,做出前瞻性預期。 |
相關閱讀:
- [ 09-02]福建復茂基地實施“英才計劃” 創新“現代學徒制”
- [ 08-29]漳州供電公司:創新幫扶模式 促供電服務提速增效
- [ 08-28]市總工會設立蓋軍銜獎勵金 自學成才和技術創新都可申請
- [ 08-25]焦作萬方的“另類”金融創新
- [ 08-19]“點名道姓”讓曝光更具威懾力
- [ 08-18]創新式營銷 “有家”集約化家裝耀眼中國
- [ 08-18]實現從“汗水式增長”到“創新式增長”的跨越
- [ 08-14]監管應正向激勵而非阻礙創新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