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俊鴻 陳莼 圖/記者 張淇輝)今年6月,仙岳路高架橋施工,全城大堵;9月1日,廈門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全市各大主干道幾成停車場;中秋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晚高峰,全城交通再次陷入“休克”狀態…… 最近幾個月,廈門城市交通的“擁堵病”發作得越來越頻繁。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在建設之時,很需要精細化、科學化的交通管理。值得慶幸的是,廈門警方一直在努力——此前本報連續推出的多組“問診”城市交通的系列報道,均引起警方高度重視并出臺了相關治堵舉措。 今起,本報將針對市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尋根溯源,再度“問診”造成城市擁堵的“病灶”,為相關部門“對癥下藥”提供參考。 早晚高峰期,SM城市廣場附近的路段容易出現擁堵。 本報昨日報道了廈門警方出臺呂嶺路交通改善措施的消息。 日益嚴峻的呂嶺路交通問題,經本報報道后,引起廈門警方高層的重視。而在三個月前,同樣是本報的報道,促成了仙岳路交通改善的一系列舉措。 隨著島內交通日益擁堵,在坊間,一個話題開始被頻繁提起——“三警合一”之下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始于2012年的“三警合一”,基于這樣一個美好的愿望:六支交警大隊成建制劃歸六區公安分局、基層交警劃歸派出所管轄。如此一來,派出所民警可以管交通、交通民警可以辦案件,集約用警,能夠互相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 兩年來,“三警合一”的成效顯而易見。數據顯示,街面刑事犯罪報警數量方面,廈門逐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下降。 不過,在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人口流動數量和機動車保有量大幅上升,城市治安和交通形勢更加復雜的當下,這種“模糊用警”的理念,逐漸顯露出它的局限性。 特別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派出所管交通”帶來的人手之困、專業之惑、割裂之痛,日益凸顯。 |
相關閱讀:
- [ 09-16]警方開“處方”治堵呂嶺路 四大堵點將一一優化整改
- [ 09-16]警方開“處方”治堵呂嶺路 四大堵點將一一優化整改
- [ 09-03]治堵限行不妨換種思路
- [ 08-26]治堵狠招能否換來明天的“不堵”人生
- [ 08-25]深圳治堵擬征高額停車調節費 稱用經濟手段調節需求
- [ 08-20]110公布廈門島內新“十大堵點” 推出治堵三項舉措
- [ 08-20]3312部車在成功大道違法變道 警方推三項治堵舉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