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俊鴻 陳莼 圖/記者 張淇輝)今年6月,仙岳路高架橋施工,全城大堵;9月1日,廈門中小學開學第一天,全市各大主干道幾成停車場;中秋節前最后一個工作日晚高峰,全城交通再次陷入“休克”狀態…… 最近幾個月,廈門城市交通的“擁堵病”發作得越來越頻繁。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在建設之時,很需要精細化、科學化的交通管理。值得慶幸的是,廈門警方一直在努力——此前本報連續推出的多組“問診”城市交通的系列報道,均引起警方高度重視并出臺了相關治堵舉措。 今起,本報將針對市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尋根溯源,再度“問診”造成城市擁堵的“病灶”,為相關部門“對癥下藥”提供參考。 早晚高峰期,SM城市廣場附近的路段容易出現擁堵。 本報昨日報道了廈門警方出臺呂嶺路交通改善措施的消息。 日益嚴峻的呂嶺路交通問題,經本報報道后,引起廈門警方高層的重視。而在三個月前,同樣是本報的報道,促成了仙岳路交通改善的一系列舉措。 隨著島內交通日益擁堵,在坊間,一個話題開始被頻繁提起——“三警合一”之下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 始于2012年的“三警合一”,基于這樣一個美好的愿望:六支交警大隊成建制劃歸六區公安分局、基層交警劃歸派出所管轄。如此一來,派出所民警可以管交通、交通民警可以辦案件,集約用警,能夠互相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 兩年來,“三警合一”的成效顯而易見。數據顯示,街面刑事犯罪報警數量方面,廈門逐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下降。 不過,在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人口流動數量和機動車保有量大幅上升,城市治安和交通形勢更加復雜的當下,這種“模糊用警”的理念,逐漸顯露出它的局限性。 特別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派出所管交通”帶來的人手之困、專業之惑、割裂之痛,日益凸顯。 在仙岳路與嘉禾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一名協警正在人為控制紅綠燈。 【人手之困】 辦案壓力繁重 民警管交通精力受限 前天上午8時20分,SM城市廣場附近的十字路口,紅綠燈上方顯示“H”,表示這里的紅綠燈處于手動調節狀態。近10名協警正在指揮交通,有的比劃手勢,有的吹著哨子,忙得連早餐的包子都還放在交通崗亭里。 為什么只有協警指揮交通,民警都上哪兒去了?一名曬得黝黑的協警說:前面發生交通事故,出警去了!類似的情況并不鮮見。 為何民警總是“出警去了”?記者了解到,繁重的辦案壓力,使派出所不可能將太多精力放在交通管理上。“一個大派出所有50至60名民警,既要辦案又要負責社區防控,還經常參與各種專項行動。”一名派出所民警向記者透露背后的艱辛,“比如,‘清網行動’時,主要精力都放在抓逃犯上,管理交通的力量自然會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島內大多數派出所每天的報警量中,交通類占30%以上,高峰期甚至占50%。報警多和精力少,成為一組化不開的矛盾。 民警很忙,帶來的結果是,很多時候派出所不得不把交通管理的工作交給協警。 這樣的情況,已經引起廈門警方高層的注意。今年來,一項秘而不宣的變革,在基層派出所悄然施行——重新組建交通專業隊,派出所劃出一組民警專管交通,“白帽子”又回來了!但這樣的變革,基本上宣告“派出所管交通”的優勢不復存在。 【專業之惑】 分工不夠細致 部分民警專業不熟 同樣在SM城市廣場的十字路口,前天上午,記者詢問一名協警:手控紅綠燈,有沒有培訓過?這名協警回答:沒經過專門培訓,不過民警曾教過,操作也不復雜。看見前面堵了,就按紅燈;看見前面車少了,就按綠燈讓后面的車子趕緊過。 記者再問:路一堵,車輛排長龍,前后往往看不到盡頭,那你怎么判斷?協警說,那就憑感覺。 指揮交通憑感覺,在此前本報關于仙岳路擁堵的報道中,記者也從其他路口的協警口中得到過相同的回答。這種缺乏全盤交通意識的指揮,帶來的問題顯而易見——眾所周知,城市交通管理是一個十分精密的系統,紅綠燈設置幾秒之差,往往可能引起大堵車。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而在“一警多能、模糊用警”的概念下,專業的交通警察被淡化。一名派出所民警悄悄告訴記者:“三警合一”實行兩年多,還有部分派出所民警對專業的交通問題,并不十分熟悉。 這名民警的話并不假。不久前,一名車主在呂嶺路附近調頭,被派出所民警抓了個現行,原因是,附近沒有調頭標志,車輛不能調頭。但車主說:那也沒設置禁止調頭標志呀?就這樣,雙方發生了糾紛。后來,交警支隊法規方面的相關民警做出解釋:按規定,在沒有禁止調頭標志情況下,不能禁止車輛調頭;也就是說,車主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可以調頭。 一名派出所老民警認為,社會分工是越來越細,警務工作也一樣,最好專業化,做到術業有專攻。 治理城市擁堵需要全局性的統籌。 【割裂之痛】 派出所各自為政 錯失治堵最佳時間 如果說,“交通民警”從專門的交通管理部門割裂出來,讓城市的交通肌體免疫功能下降,那么,派出所各自為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啻是對城市交通大動脈進行寸寸切割。 “婆婆多”:蓮坂轉盤歸四家派出所管 按照“三警合一”的警務劃分,蓮坂轉盤的交通由嘉蓮派出所負責,不過,除了蓮花路口方向,其余的湖濱南路、廈禾路火車站以及蓮前西路方向,交通的管理分別歸屬筼筜、梧村、蓮前三家派出所。 每到早晚交通高峰期,蓮坂轉盤經常成了“堵盤”,盡管四家派出所分別派出民警和協警,在各自管轄的路段疏導交通,不過,大多是“自掃門前雪”。“我這邊堵了,有市民報警,110指令一來,我們就放行車輛,下一個路段會不會堵,我們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一名基層民警向記者坦言。 “四家派出所如果要等分局統一協調,往往已錯過治堵的最佳時間。”這名基層民警說。 分歧多:指揮SM路口 兩分局“交鋒” 圍著蓮坂轉盤“轉”的四家派出所同屬思明公安分局,還比較好協調。而仙岳路與嘉禾路交叉處的SM城市廣場路口,橫跨了思明、湖里兩個分局,協調起來更有難度。 SM城市廣場路口的燈控主要是由湖里的江頭派出所管理,負責著思明、湖里兩界車輛的分流。從道理上說,一個路口的信號控制總不能由兩個公安分局負責,但問題隨之而來——思明的民警“抱怨”:燈控在他們手上,湖里往思明的車輛一直放行,而思明去湖里的車流過個路口要等三四次紅燈時間。而湖里的民警說:SM城市廣場往殿前方向,再過去就是進出島的交通路段了,車輛不往思明方向走,就堵住了進出島通道。 據說,在最近的一次全市性交通會議上,思明、湖里兩個分局因為SM城市廣場路口的車流放行問題再度“交鋒”,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談出個結果。 “平心而論,兩個分局的出發點都沒有錯,也都是為了交通暢通。可問題就在于,缺乏全局性的統籌。”有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尷尬多:交警大隊長難指揮派出所民警 以派出所為單位管理城市交通,為何會各自為政呢? 這要從“三警合一”機構調整說起。按規定,交警支隊保留,各區交警大隊成建制劃歸六區公安分局、基層交警中隊劃歸派出所,在這種情況下,原本負責全局交通疏導優化的交警支隊,調動不了交警大隊;而交警大隊說話,派出所又不聽。 一位市領導曾提到這樣一個尷尬現象——有個公安分局交警大隊的大隊長,發現一條主干道大堵車,呼叫派出所民警開放紅綠燈分流,結果民警不理他:“你先跟派出所領導說,我再分流。” “民警歸派出所管,不在交警大隊直接管轄范圍內,調動、協調起來往往就會出問題。”一名交警部門的負責人向本報表達了自己的無奈。 一名協警在車流中執勤。 【民警聲音】 “塊狀”管理 不利于“線”性交通 城市交通要如何管理,如今的管理方式有沒有問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民警向本報做了分析。 這名老民警說,城市交通相比農村交通,主干道多,復雜得多,相互都是關聯的,因此,在疏導方面要有大交通通盤考慮、調度的視野。而如今的派出所管理,主要是以轄區的“塊狀”管理。 “將線分割成一段段,協調再出現問題,所謂的交通,就通不了。”老民警說,以仙岳路為例,原來仙岳路從海滄大橋引橋到SM城市廣場附近,是由一個濱北中隊管理。如今,同樣的路段至少涉及三家派出所——高架橋下路段,海滄大橋引橋到仙岳隧道附近,由濱北派出所負責;過了仙岳隧道再到SM城市廣場附近,由筼筜派出所負責;此外,江頭派出所也負責一段。 “如果直接成立一支專門的仙岳路交通中隊,或許就不用這樣麻煩了。”老民警說。 【專家意見】 交通管理要專業化 “廈門交通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提高管理能力。”集美大學退休教授、交通專家林地球說。他認為,“三警合一”是個好想法,但隨著形勢的改變,從實際情況來看,“三警合一”對城市交通而言效果不佳。 林地球說,首先,交通管理沒有專業化。 他走訪派出所了解到,原本交警轉為管理治安,自然變得生疏;而原本管理治安的片警轉而去疏導交通,不免出現指揮不當的情況。他提議,原本的交警還是專攻交通疏導與事故處理,可以在交通閑暇時期兼顧少量治安問題;而原本的治安片警、巡警仍然專攻治安、盜搶案件處理,在交通繁忙時期可以出外處理交通事故。“‘術業有專攻’,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林地球還說,路面疏導交通的民警肩負著出警任務,早晚高峰時期,他們一旦出警,路面上就再無疏導交通的民警,無疑是對路面交通又一考驗。也就是說,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審視自我管理方案,合理分配警力。 |
相關閱讀:
- [ 09-16]警方開“處方”治堵呂嶺路 四大堵點將一一優化整改
- [ 09-16]警方開“處方”治堵呂嶺路 四大堵點將一一優化整改
- [ 09-03]治堵限行不妨換種思路
- [ 08-26]治堵狠招能否換來明天的“不堵”人生
- [ 08-25]深圳治堵擬征高額停車調節費 稱用經濟手段調節需求
- [ 08-20]110公布廈門島內新“十大堵點” 推出治堵三項舉措
- [ 08-20]3312部車在成功大道違法變道 警方推三項治堵舉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