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規劃圖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 主父真真 通訊員 王進峰)農業現代化是“四化”同步的基礎,農業和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所在;發展現代農業是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是構建“5+3+10”的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涵,同時也是廈門市保障食品安全、蔬菜供應的現實需要。
今年初以來,廈門市農業局緊緊圍繞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堅持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為目標,大力發展智慧型都市農業,著力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走出一條高端化、智慧化、生態化、國際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鵲峰山下,鋤頭、犁、牛這些從前常見的生產工具已經成為歷史。一個個大棚在山腳下排開,棚里的蔬菜、瓜果、花卉除了走進當地千家萬戶,還遠渡重洋,銷往異國他鄉。這是幾代人的夢,但如今它已近在咫尺。
2010年,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落戶翔安新店鎮沙美村。隨著項目的推進,一座集生產、生活、科研于一身的技術園已雛形初現。如今,站在山下,只見多個白色大棚依青山而立,昔日的田間地頭已被高新農業設施所取代,迸發出勃勃生機。
建設智能植物工廠
據介紹,建成之后的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將打造成引領智慧型都市農業發展的標志性示范基地、農業部(廈門市)對臺農業交流合作基地的核心區、國家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更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活、生產、生態等多功能農業高科技園區。
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將瞄準科技前沿,打造標志性示范項目。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未來園區內的太陽能智能植物工廠。植物工廠是當今世界農業生產最為先進的技術,不過,目前國內外發展的多為封閉式的植物工廠,不僅造價高,而且耗能高。
對此,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將在國內率先建設集光伏、LED、水肥一體化、智能控制、無公害種植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太陽能智能植物工廠,實現低碳節能、健康高效的農業發展目標。
?
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培植出的蝴蝶蘭
將建新型食用菌工廠
園區還將建設新型食用菌工廠,開展名優食用菌新品種工廠化投產前試驗,為廈門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積累經驗、儲備技術。
另外,園區還計劃建立包含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土壤化學、植物生理生化等學科領域的安全農產品公共研發平臺。
通過平臺建設開展與臺灣相關機構協作,引進臺灣人才,瞄準當前農產品生產的安全問題進行協作攻關和高端人才的培育,推進兩岸安全農產品領域交流。
目前,園區內的田間基礎設施、PC溫室、展示溫室、工廠化投產前試驗設施已經完成建設。此外,科技研發大樓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
打造智慧型都市農業
廈門市農業局提出,下一步將加快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的建設進度,力爭把園區建設成為廈門市智慧型都市農業的“樣板”和“示范窗口”,并探索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的新舉措,進一步加強交流和產業對接。其實,這只是廈門市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廈門市農業局將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新一輪種子工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動島外四區田園風光項目建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將特色農產品生產、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產業和農村服務業發展等農村一、二、三產業進行聯動和融合,提升廈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海滄大曦山休閑旅游公園一景
老茶園悄悄換新顏
已投資1.77億元,加快農業園區建設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 主父真真 通訊員王進峰)云霧繚繞,海拔近千米,這是同安區蓮花鎮西北部的軍營村、白交祠村。如今,老茶園正在悄悄“換新顏”,茶樹已經變成了蜜雪梨、布朗李。而這,不過是軍營村、白交祠村“五位一體”示范村建設中的一小部分。
茶園發展多樣化
因受地形與氣候影響,這兩村一直是廈門市高山烏龍茶的主產區。不過,近年來,由于品種單一、基礎設施落后和市場需求萎縮,這個老茶區的茶經濟已不如從前。
2014年,廈門市農業局投入200萬元在軍營村和白交祠村進行了茶園改造,部分老茶園或是改種了金觀音、烏旦等新品種,或是搖身一變成了果園。目前,白交祠村已改造84.6畝老茶園,其中54.2畝用于種植蜜雪梨,30.4畝用于種植布朗李。茶園改造將爭取3年出成果。
此外,兩村還開展了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引進農作物優新品種、提高種植技術水平、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工作,以增強農業生產發展后勁,促進農民增收。其中,僅田間機耕路、引水排水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就投資逾千萬元。
土特產品迎新生
甘薯作為白交祠村的“名片”也步入了新的征程。目前,廈門市農業局正在開展新品種的引進及試種,由同安區農林局統一購買優質薯種,安排技術人員指導薯塊育苗,對老品種提純復壯。從今年5月1日起,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村民已免費領到薯種,種植面積合計250畝。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也在進行中,村民第一次免費領取了生產茶葉、地瓜專用的“控失型復合肥”。
據介紹,為加快農業園區建設,廈門市每年安排省級農民創業園、創業示范基地專項資金 700萬元,重點扶持廈門如意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金針菇栽培工廠、廈門金草集團金線蓮組培中心、廈門嘉祺生態桂圓文化產業園和軍營、白交祠村茶園改造項目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4.46億元,已完成投資1.77億元。其中,如意情白金針菇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全國單體最大的白金針菇栽培工廠。
百利種苗的智能玻璃溫室
五大種苗業居全國前列
同安竹壩,百利種苗已建成一座3600平方米集科研展示、觀光旅游等功能的玻璃溫室,可年生產各類蔬菜嫁接苗、茄果類實生苗等8000萬株,輻射福建、浙江、江西、廣東、海南五省。
目前,廈門市農業局已建立了胡蘿卜、花椰菜、紫長茄等蔬菜新品種示范展示基地8個。花卉、蔬菜、種豬、對蝦、中藥材等5大種苗業實力名列全國前列。
此外,廈門市還形成了翔安胡蘿卜、同安紫長茄、新圩古宅大蒜、灌口田頭檳榔芋等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優勢產業帶,培育了白金針菇、金線蓮等特色農業產業,打造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7個。
整合農業資源打造田園風光
作為廈門市“百姓富、生態美”試點鎮,海滄東孚鎮利用生態紅線內現有的菜地、苗圃,整合周邊資源,將6個鄉土氣息、自然風貌保持較好的自然村,打造成了大型郊野公園。
目前,海滄東孚“大曦山休閑旅游公園”已于8月底開園,集美后溪“碧溪農業公園”、同安“竹壩片區田園風光項目”、翔安“香山郊野公園”已完成選址,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在推進生態風景林改造方面,汀溪、灌口、東孚、大帽山四個鎮(場)的試點工作正逐步推進。
促進農民增收培養新型農民
今年,廈門市農業局將把農民增收11%左右作為重中之重。今年擬安排市級補助資金1500萬元,扶持湖里枋湖服務中心、湖里后浦服務中心等集體股份化項目建設,預計帶動投資超過12億元。
據介紹,全市上半年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技能培訓8323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3904人。上半年已完成村內道路5.7公里、管溝5.5公里、擋土墻10千立方米、小路徑3.4千平方米。
下一步,廈門市農業局將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試點,重點做好農民合作社發展指導工作和新型農民培訓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