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 進口大米并非都是“高富帥”。昨天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廈門市糧食局在集美僑英街道舉辦“放心糧油”進社區、進農村活動。記者獲悉,今年第三季度廈門進口大米同比暴增4倍。而暴增的背后,是國內購米成本高企,國內外到港大米價差每噸達到350元-550元。知情人士透露,一些企業進口低價低質米以取代國產米用于工業用糧;甚至與國產米進行拼配,再以國產品牌米進行銷售。 廈進口米來自七國 “廈門是糧食純銷區,97%以上的糧食要靠外調。”廈門市糧食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前,除了從東北、江浙一帶購進大米外,越來越多廈企開始盯上進口大米。 近年來,廈門進口大米呈現遞增態勢。廈門糧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廈門市糧食進口大增,購入總量達188.82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4.71萬噸,增幅達22.52%。其中,大米進口6.03萬噸,同比增加4.96萬噸,增幅463.55%。 據了解,當前廈門糧企可按申請配額從7個國家進口大米,包括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烏拉圭、緬甸、柬埔寨及印度。廈門有多家糧企獲得大米進口配額,如盛寶糧油、廈門中糧、夏商等。 差價大引發進口熱 國內購米的成本增高,使糧企壓力倍增。糧企數據顯示,2014年生產的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噸2700元、2760元和3100元。而以越南米為例,今年3月初越南大米價格僅為2327元/噸。 “今年初,國內鐵路貨運價格公布上調方案,每噸每公里上調1.5分,漲幅大約12%。再算上倉儲、人工、租金等費用,廈企每百斤稻谷的采購價已上調8—10元。”廈門一家糧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廈門市糧食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因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進口糧食利潤較高,導致糧企進口糧食熱情高潮。“目前,國內外糧食價差巨大,到港大米價差每噸350-550元。” 低價洋米拼配出售 其實,并非所有的進口米品質都好,一些企業會進口部分低價越南米和巴基斯坦米。 “由于價格便宜,且口感較差,一些企業進口低價越南米和巴基斯坦米后,部分取代國產米,用于工業用糧;另有部分大米是在城鄉接合部、工地等地銷售,節約成本。”張建輝說。 此外,由于進口大米價格低,部分糧企在收購后,還會加以“拼配”,抬價出售,提升利潤。“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拼配后,總體成本下降10%到20%,若以正常價格出售或提價出售,利潤空間就比過去高出不少。 |
相關閱讀:
- [ 10-08]保健型大米“保健”嗎?
- [ 09-03]【一張表教你買大米】你家大米安全性是幾級?
- [ 08-18]盲目挺轉與反轉都是危險的
- [ 08-07]災難面前 平凡之舉也可感人至深
- [ 08-07]富硒米防癌抗癌?沒依據!
- [ 07-28]“轉基因稻種失控”是一場食品安全事故
- [ 07-17]6個新品大米下月現身廈超市 可保全市人口吃一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