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親屬在會議現場合影,中為陳元濟
東南網10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文 吳曉平/圖)140年前的昨天,陳嘉庚在集美一個貧窮小漁村出生;他走了53年,但天上有顆“陳嘉庚星”依然閃耀。昨天,陳嘉庚98歲的七公子陳元濟領著后裔們回到廈門紀念先人,并稱要將嘉庚精神傳承下去。
昨天,福建省暨廈門市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在廈門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出席會議,她追憶了陳嘉庚先生一生中許多“第一”的創舉。
李海峰說,陳嘉庚先生是華僑史上,第一個把東南亞各地華僑團結在一個統一的愛國團體之內的杰出領袖,是第一個“赤手空拳走出去”的東南亞工商巨子,是第一個“發了財卻全部拿出來”的熱心教育事業的楷模。“嘉庚精神的內涵集中體現在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重義輕利、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誠實守信、嫉惡好善的重德精神,剛健果毅、堅韌不拔的自強精神,艱苦樸素、勤勉節儉的清廉精神,與時俱進、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李海峰說。
省政協主席張昌平說,陳元濟老先生98歲高齡了,還專程來到廈門參加紀念活動,令人動容。我們很期待,今后不僅98歲的能來,十八九歲的能來,八九歲的也能來,希望廈門的紀念活動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一代的陳嘉庚后裔前來,一代一代地傳承嘉庚精神。
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說,嘉庚精神體現了早年海內外炎黃子孫內心深藏的樸素的中國夢,我們要堅持用嘉庚先生熱愛祖國、心系家鄉的精神,教育、感召、團結全市人民和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匯聚起同心協力建設美麗廈門、共圓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省市領導陳樺、鄧力平、李紅、鄭蘭蓀、劉可清、鄭道溪、陳修茂、鐘興國等,省市老領導洪永世、朱亞衍、蔡望懷等參加座談會。
聲音
廈門大學教授朱水涌——
陳嘉庚“賣了大廈建廈大”
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都由陳嘉庚一手創建。他苦心經營,甚至賣了大廈建廈大。
昨天,廈大教授朱水涌說了幾個陳嘉庚關于這兩所大學的一些故事。
創建集美學校時,陳嘉庚比較了中國與歐美、日本諸先進國家的識字情況,在考察出國民的識字程度遠遠落后于歐美與日本后,他感慨說,“國民之程度如此。欲求免天演之淘汰,其可得乎?!”當他決意創辦廈門大學時,他的教育思想已經抵達一個至高境界。他說,“今天之世界,乃科學強盛之世界”,“科學建設為建國首要之圖”。教育救國與科學興國,是陳嘉庚教育思想的兩個關鍵詞。
朱水涌說,廈大剛成立時,學生只有98人,教職員工不上20人,陳嘉庚卻要了數千畝的土地,因為他的心里裝著宏偉的計劃。這種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很多人都難以企及。
極富特色的嘉庚建筑,成為廈大校園的名片。朱水涌說,當年陳嘉庚否決了老外設計師為廈大設計的“品”字形建筑方案,創造了一字擺開、一主四從、連廊貫通的嘉庚建筑模式,直面大海。
上世紀50年代建設南樓群時,陳嘉庚說:廈門是個外輪進出的口岸,要讓外國的輪船來往廈門港的時候,能從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中國的大學。“陳嘉庚這種在學校建筑上體現出來的民族自強、自豪與自信,正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要發揚光大的。”朱水涌說。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
把陳嘉庚的旗幟扛下去
陳嘉庚長孫陳立人,已經是數十次回到廈門了。“集美學校、廈門大學、華僑博物院,這些都是先祖父的遺業。每次我們回鄉,都能看到這些遺業在不斷發展壯大,我們非常喜悅和欣慰。”陳立人說。“祖父年輕時,遠赴南洋,開始他‘前半生興學,后半生紓難’的一生。為了興學,祖父做了很大的犧牲。”陳立人說,毛澤東稱祖父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作為嘉庚后人,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力量,把這個旗幟扛下去。
1993年舉行紀念陳嘉庚活動時,只有10多位海外親屬參加;2004年時聚集了陳嘉庚的二代到五代子孫,從英、美、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和香港而來。
“祖父雖然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精神一直留在我們這些后裔的心里,激勵著我們。因為他做的這一切,子孫們對他很尊敬。我們所有的家屬都要弘揚先祖父愛國愛鄉的精神,和大家一起來完成‘中國夢’。”陳立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