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起 他走遍廈門島內外,收集牌匾楹聯 2012年 他罹患癌癥卻堅守“使命”,繼續填補廈門地方文化的空白 2006-2014年 他傾盡積蓄自費出了9冊廈門民俗文化的書
柯盛世的部分作品。
病床上的柯盛世老人。(記者 姚凡攝)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何無痕) “為了弘揚廈門地方文化,他傾盡積蓄,熬盡精力,已病入膏肓,我含著眼淚寫完這個短信,懇請大家能購買他很有價值的叢書,讓人們了解廈門,也讓他有錢能繼續治病……”前天,市民洪英士先生給本報發來了這樣一條短信,短信里的主人公,名叫柯盛世。 記者在醫院里見到了柯盛世。剛做完一系列檢查,躺在病床上的柯盛世顯得有些憔悴。8年的時間過去,他的文化之旅不得不在這張小小的病床上停滯下來,“我本來還計劃寫本百家姓的書,現在也許完不成了。”說話間,柯盛世的聲音低沉了下來。 這名70歲的老人,在退休后以極大的毅力,騎著自行車去遍了廈門島內外的大街小巷,致力于收集牌匾和楹聯,并自費出版了9冊書,包括《廈門匾聯文化叢書》、《廈門牌匾集錦》等。 文史專家彭一萬認為,柯盛世的努力為廈門的民俗文化填補了一大空白。但書還沒出完,他卻病倒了。 填補空白 他“翻遍”廈門收集楹聯牌匾 雖然住在一個屋,但王清麗一天難得和老伴柯盛世見上幾面。因為往往早晨7點,柯盛世就已騎著自行車出門,忙到傍晚才氣喘吁吁地回來。匆匆吃了晚飯,他又要接著查找資料,挑選圖片。前幾年,因為大家提了意見,希望不僅書上有圖片,生冷字還要有譯注。于是,柯盛世戴著老花鏡,將已經破舊不堪的詞典一次又一次地翻開,細細對照,翻譯牌匾上的生冷字。 為何選擇了這條路,柯盛世的解釋十分簡單:“這是我們文化里的空白,沒有人做,那我就開始做了,既然開始了,那就把它做好。”夫妻多年,王清麗已經習慣于這種“柯盛世式”的執著,“他心里有股勁,一定要用掉才甘心。”心疼老伴時,她的方式就是默默準備好綠豆湯,讓他帶著路上喝。 這一開始,就是8年。從2006年起,柯盛世騎著小自行車,走遍了廈門市。島外騎自行車到不了,他就坐公交車出島,再改乘摩的。2010年,柯盛世曾有場往返8小時的旅程——為了去同安西坑連氏宗祠拍攝,他坐了4個小時的摩的過去,一來一回,天色已從白轉黑。有些地方太偏僻了,連摩的司機都不愿意去。“有次要去同安的凈云寺,沒人肯載我,說是路太危險了,好說歹說才有人愿意去,但得加錢。”柯盛世說,等到了目的地,自己冷汗都冒了出來,“一圈圈地上去,路實在是太陡了。” 艱難抵達目的地后,柯盛世還要做不少工作——有的牌匾年份太久,字跡模糊,他自己擦干凈;有的牌匾太高了,他借了梯子顫顫悠悠地爬上去拍。就這樣,他自費出版了3冊關于廈門民俗文化的書。 得了胃癌 他自費出書“保存”廈門人文 2012年2月,柯盛世突然喊胃痛,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患上了胃癌。 “以前我就說過,他這么搞身體會出問題的。”王清麗說,為了搜集這些圖片,柯盛世往往一天都耗在外面,有些荒郊野外根本沒東西吃,只能餓著肚子,一來二去,胃就搞壞了。 在查出胃癌后,柯盛世立刻住院手術,并進行化療,隨后的治療結果讓大家暫時放下了心,柯盛世的狀態總體又好起來了,體重最重時達到了130斤。沒想到,體力剛一有些恢復,柯盛世又搬出了那輛熟悉的自行車,繼續出門完成他的“使命”。 “我們都勸他休息,但他總說沒事,要把事情做完,做好。”王清麗說,見柯盛世“重操舊業”,家里人很擔心,卻被他的毅力所打動,只能一如既往地選擇支持。不知不覺,柯盛世甚至比之前更忙碌,竟不停歇地又自費出版了6本書,“他不抽煙不喝酒,平時特別節省,我們給他買的新衣服都舍不得穿,但用在出書上卻毫不心疼。”兒媳婦王明淑說。 8年下來,為了出版9本書,柯盛世已花了40多萬元的積蓄。除此之外,他又一次搭上了自己的身子——由于長期作息和飲食的不規律以及過度勞累,他本已好轉的病情再次惡化,今年9月份,他的胃癌肝轉移,但因為藥物過敏而無法化療,目前只能采取保守治療。 盡管這回,惡化的病情讓柯盛世不得不暫時放下他的堅守,但他并不后悔之前的付出:“能為廈門的民俗文化做出一些貢獻,是一件好事。”不過,他現在最憂心的,還是自己8年的心血并未被太多人看見。 |
相關閱讀:
- [ 09-26]“癌癥村”也要納入治污減排指標
- [ 08-11]癌癥愛找十種人:常喝熱濃茶的人 過敏體質的人
- [ 08-01]母親患癌兒子病倒 每天相互鼓勵:你會好起來的
- [ 07-03]“下跪借錢治病”悲情如何消解?
- [ 06-26]“久坐一族”患癌風險大 建議:要讓自己動起來
- [ 06-05]甲狀腺癌頻襲年輕女白領 提醒: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 [ 05-05]五年前患過食道癌重生 六旬老人險些命喪枇杷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