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零點多,同安氣象局、翔安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人工增雨作業。
火箭彈升空增雨。(同安氣象局供圖)
昨日汀溪頂村下起了雨。(市民供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趙榮賓 盧漳華殷磊)“下雨啦。”昨日上午開始,同安部分地區迎來了小雨。不過,因為雨量偏小,依然沒能讓同安老農盡興。據了解,這次降雨和冷空氣南下以及實施人工增雨有關。這是廈門今年第二次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局部地區的降雨達到了中雨的量級。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接下來如果時機成熟的話,還會進行人工增雨。 【準備】 發射火箭彈 運送催化物 為了緩解同安部分地區出現的旱情,昨日凌晨零點多,在市氣象局的指揮下,同安氣象局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前往蓮花鎮文山實施人工增雨。 近日,冷空氣南下,同安蓮花鎮文山初步形成了降雨系統。“如果對它進行催化,有助于增加降雨量,隨著它的移動,同安以及廈門將會有降雨發生。”市氣象局服務中心洪先生說,為了這次工作,多天前,他們就和空管等部門進行溝通協調,并準備了相應的催化物質。 據介紹,這次人工增雨通過發射8枚火箭彈,將碘化銀等催化物質送到空中,在飛翔過程中,催化物質不斷灑向空中,從而形成一個個凝結核,累積到一定數量,在大氣動力系統的作用下就會產生降雨。 【雨量】 雖然有降雨 但還無法下種 同安氣象局監測顯示,昨日上午7點多開始,同安蓮花、汀溪一帶多個村莊以及五顯、新民個別地方均陸續出現少量降雨。 “汀溪的荏畬降雨量最大——13毫米左右,西源村次之,大約12.5毫米,其他地區降雨量普遍較小,比如蓮花的小坪4.5毫米,羅溪6毫米,新民的禾山只有0.9毫米,五顯1.0毫米。”同安氣象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地方降雨有的只維持了一個小時,有的下到了中午。 市氣象局服務中心洪先生認為,盡管降雨距離催化工作相隔六七個小時,但仍屬于正常現象。“催化后,有的最快一個小時內就會降雨,但有時相隔比較長,是否降雨、什么時候降雨,和適宜的天氣條件是密不可分的。” 昨日,盡管同安上空白云籠罩,似有降雨預兆,但很多地方最終還是沒有降雨。 “雖然中午下了一點雨,但還是無法下種。”五顯鎮后壟村的蔡女士今年原本打算多種些蔬菜,看到這樣的天氣,現在只好放棄了。 【影響】 降雨量偏小 緩解旱情作用有限 昨日,同安農技中心副主任葉先生說,盡管昨日同安部分地區有降雨,但雨量偏小,對于緩解同安旱情作用不大。他說,降雨的地方主要位于同安西北一帶,但旱情比較嚴重的地方位于東部、東南部的五顯、洪塘,這些缺水的地方恰恰降雨量很小,依然無法滿足農作物的水分要求。 據了解,五顯主要種植葉子菜、甘藍、芥菜等,洪塘盛產茄子、黃瓜等。這些農作物是否會因為干旱而減產呢?葉主任表示,從同安往年情況來看,干旱之后,當地農作物的產量不減反增。“這是因為一方面陽光充足,另一方面,當地老農也特別重視汲水灌溉。”葉主任說。 “一般遇到干旱,老農都懂得抽水、澆水,或者進行噴灑灌溉。”針對同安老農應對抗旱的措施,葉主任認為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他認為老農可以采取挖田頭井、小機井,或者建池塘等措施,從而減少干旱帶來的影響。 【揭秘】 1、火箭彈怎么增雨? 裝碘化銀顆粒催化增雨 專家介紹,火箭彈內部除了少量炸藥外裝有碘化銀顆粒,這是專門用來增雨的催化劑。火箭彈在云中爆炸后,碘化銀燃成煙劑散播在云中,增加大量的凝結核,可以“幫助”水汽凝結成更多的雨滴,從而增大降水量。 2、催化劑會造成污染? 量很小,不會造成影響 專家介紹,碘化銀顆粒只有微毒,而每一枚火箭彈里的碘化銀只有10.8克,量很小,不會對空氣、河流和土壤造成影響。別小看這10.8克碘化銀,理論上講,1克碘化銀可以在云層中形成1.8×10的15次方個凝結核。 3、為啥在夜里發射? 夜里申請空域時間相對容易 氣象專家介紹,增雨作業的前提是要保證航空安全,由于向空中發射火箭彈高度可達五六公里,有一定危險性,如果作業區域半徑20公里內有飛機飛行,就不能實施人工增雨作業。所以,氣象部門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前,必須先向空管部門申請空域時間。廈門的空域異常繁忙,幾乎每兩三分鐘就有一架飛機起落,在夜間申請空域時間要相對容易些。 4、作業在哪里實施? 目前廈門有三個固定作業點 為了保證安全,必須在人煙稀少的郊野;作業點一般要在受益點的上風方向,正對降水云系的“軟肋”,能夠“截住”云團,更好地催下甘霖。文山位于汀溪水庫西南面,當火箭彈以60°仰角發射到五六千米的空中后,把催化時間和云團移動速度等因素計算在內,可以確保雨水正好落在汀溪水庫附近。汀溪水庫是同安、翔安兩區的重要水源,這樣一來,如果雨足夠大,對緩解旱情就更為有利。 目前廈門有3個固定作業點,分別是同安蓮花鎮的文山、集美坂頭水庫附近,以及漳州長泰縣巖溪鎮的五四果場。(記者 殷磊 整理) 【鏈接】 天降“及時雨” 翔安農田暫“解渴”
雨量太小,地面沒濕透。 廈門日報訊(記者 王元暉)清晨六點多,翔安區內厝鎮鋤山村農民胡春頌就從睡夢中醒來。胡春頌發現,地里的小白菜全都更有“精神”了,他自行挖開的儲水井,也蓄出了五、六厘米高的雨水。 昨天,廈門的人工增雨,讓干旱了近50天的翔安大地,終于“美美地喝了一口水”。清晨開始,翔安區的5個鎮街,全都下起小雨,尤其是新圩鎮、內厝鎮的局部地區,雨勢一度達到中雨的范疇。翔安區13萬畝農田,吸收了這來之不易的雨水,算是暫緩了“燃眉之急”。 翔安區農林水利局承認,昨天的降雨,對今年翔安區農業的旱情,起了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今后他們面臨的形勢,依舊“較為嚴峻”。據稱,接下來,他們將組織力量,對該區灌溉水源、田間水利、道路、大棚、噴灌等設施進行完善,并組織專家下地,對農民開挖水井、獲取地下水資源等應對舉措進行指導。 |
相關閱讀:
- [ 10-21]廈門今明可能“人工增雨”最大限度地緩解旱情
- [ 11-05]福建省今年首次跨省人工增雨
- [ 07-29]福建以古田為試驗基地 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效果評估研究
- [ 03-27]廈門今年首場人工增雨滋潤鷺島 雨中開車應緩行
- [ 03-25]閩粵贛將常態化實施跨省人工增雨作業
- [ 02-20]廈門將加強人工影響天氣 人工增雨消霧提供保障
- [ 10-31]廈漳首次聯手人工增雨 8發炮彈"打下"一場喜雨
- [ 10-30]廈門35天滴雨未下 廈漳首次聯合舉行人工增雨作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