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文/圖)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這次帶領21名臺灣頂級工藝設計大師,來廈門參加文博會。臺灣琉璃藝術大師吳寬亮正是其中一員。這位頂著一頭花白頭發的藝術家,已是文博會的“回頭客”了。他告訴導報記者,龐大的大陸市場是臺灣藝術家要爭取的,近年來大家都很勤快地在做交流,廈門文博會是很好的平臺,希望借助這個平臺得到更多的曝光,也希望兩岸在收藏、典藏之余,在技術方面的交流能更深入。 作品:兩岸元素 中國印記 吳寬亮的名字,跟兩岸有著不解之緣。2008年6月,中斷近十年的海協會、海基會復談,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贈予時任海協會會長陳云林的禮物,就出自吳寬亮之手。這件名為《一團和氣》的琉璃作品,上面刻有16個字,融入了江丙坤和陳云林的名字,象征兩岸關系未來將更和諧。 而在年初,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于法國盧浮宮舉辦的中華藝術精品展上,吳寬亮創作的等身琉璃旗袍《國色天香》也參與其中,獲得如潮好評。如今,這件作品也現身文博會。他說,將琉璃藝術打上了濃濃的中國印記,正是他創作堅持的方向。 技術:兩岸交流 能更深入 吳寬亮的創作以大型作品居多,用他的話說,“比較屬于典藏性質的東西”。這幾年來往兩岸,他發現,兩岸在藝術品的交流上,更多還是收藏、典藏,而在技術上的交流則比較少。“這也很好理解,技術是門營生,藝術家會比較保留,希望經過時間的淬煉,能把臺灣的技術引到大陸來,互相提升。”吳寬亮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想法。 市場:借力平臺 多多流動 去年第一次來廈門參展,吳寬亮說當時比較倉促,帶來的作品反響一般。這一次有備而來,24日開展當天,就有不少人前來咨詢,負責接洽的則是他的經理人。“老實說,創作家的理想,一是希望自己創作的東西能夠曝光,二是有人能夠‘慧眼識寶’,這樣一來,東西有在流動,以后才有創作動力。”吳寬亮說,再好的工藝藝術,還是需要市場的,這就需要某些平臺。在他看來,已經來到第七屆的廈門文博會,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展示平臺,尤其在兩岸之間越來越有影響力。 |
相關閱讀:
- [ 10-25]文博會首創“臺灣文創購物節” 邀請20個縣市參展
- [ 10-25]文博會助推兩岸合作 文創企業簽訂多項合作協議
- [ 10-25]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昨開幕 今年“臺味”最濃
- [ 10-24]福建文化品牌綜合展區文創"新勢力"亮相文博會
- [ 10-24]藝術投資業"大咖"齊聚文博會 "支招"廈門打造與國際接軌藝術平臺
- [ 10-24]文博會海滄會場邀您"樂活" 賞油畫購瑪瑙看設計品香道
- [ 10-24]文博會首日現場簽約14個項目 涉及金額近1億
- [ 10-24]兩岸高校文博會簽約合作 臺藝大校長盼學術交流更頻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