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晚報訊(文/圖 記者 龔小莞)上世紀80年代,席慕蓉的詩歌以其清新別致的風格和自然流淌的情感,風靡兩岸。昨日,她抵達廈門參加“海外華文女作家雙年會暨華文文學論壇”,期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并欣然為晚報題字。與筆下詩歌的清麗婉約截然不同,席慕蓉有著典型的蒙古人臉龐,寬大飽滿。她是地地道道的內蒙古人,血液里流淌著粗獷和豪放。 【語出驚人】 “創作最好不要有自知之明” 席慕蓉的詩歌,有的是“茉莉的清香”“溫柔的水草”和“相思的樹林”,唯美的氛圍令人陶醉。“我寫詩的時候,其實并不知道美不美,詩是從我心里出來的,但不是完全感性的。很多句子跑出來后還需要刪掉一些東西,靠理性來尋找架構。” 席慕蓉最初以愛情詩聞名,有很多女生都把她的詩抄在筆記本上。如今她已擁有了兩代讀者,很多女孩拿著媽媽的詩集請她簽字,她感到很高興。“詩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到了某一個年齡的人們可能把它忘記了,但是當某個時刻一旦讀到了詩,心中的感覺就會被喚醒。”對于仍然在讀詩,仍然想寫詩的年輕人,她表示:“我覺得人在藝術創作上最好不要有自知之明。比如我年輕時學畫畫,我覺得畫得不好,但是也許有一天我會畫得很好。假如我有自知之明,告訴我也許永遠都畫不好,那我還活著干什么?我寫詩,寫不好也沒關系,因為我愛它,想寫它。寫不好,放到抽屜里,不要丟掉它。我的抽屜里就裝滿了我沒有寫好的詩,而且我想我以后也不會把它們寫好了,但它們是我的朋友,我的財富。” 席慕蓉至今仍在創作詩歌,她否認這是一種堅持。“沒有堅持,是詩歌在誘惑我。辛苦才要堅持,而我很享受。”她也喜歡其他詩人的詩集,“旅行時帶一本詩集在身上,比如在貝加爾湖畔閱讀,感覺太棒了!” 【熱愛家鄉】 “我是一個燃燒著的蒙古人” 1989年,席慕蓉第一次看到了父母的故鄉——內蒙古高原,隨即被吸引,那里成為她創作的“分水嶺”。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掉進對‘原鄉’的追尋里了”。 席慕蓉生于重慶,少時處在動蕩不安的戰亂年代,隨父母輾轉重慶、上海、南京,最后到了臺灣。對她來說,草原、故鄉一直是一種期待與守候。席慕蓉認為,蒙古文化就像她生命中的“火種”,“現在它已經燒起來了,所以我是一個燃燒著的蒙古人。” 就在記者采訪前,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兩名工作人員專程趕到廈門,和席慕蓉簽了合約,要將她的兩本詩集《蒙文課》和《追尋夢土》翻譯成蒙文,出版漢文和蒙文詩集。“這兩本詩集是我回到內蒙古前10年和后10年寫的,可以看到我的改變。所有心得都寫在詩集里了。我一直希望詩集能夠翻譯成蒙文,現在終于美夢成真了。” 【席慕蓉妙答本報讀者提問】 愛情沒有技巧 事先不能預謀 此前晚報微信發起對席慕蓉的問題征集,一名男讀者的問題入選:“男生給女生的情書,怎么寫更有意境呢?” 席慕蓉回答:“愛情本身哪里是情書做的事情?你如果真的愛那個人,情書本身不需要有意境,照你的想法寫出來不就得了。愛情沒有技巧,而且沒有事先預謀,預謀了就不算愛情了。” |
相關閱讀:
- [ 08-19]涉影視劇本合同糾紛 大V"詩人潘婷"VS"我是老滄"微博對峙
- [ 10-11]會寫古文長賦能造鋼筋高塔 集美“小鎮詩人”離世留名作
- [ 09-17]30多位詩人齊聚一堂 以“福州肉燕”為主題作詩
- [ 07-21]廈門水利局"詩人局長":外行領導更要敢"揭短"
- [ 12-29]詩壇“三崛起”聚首福州:感謝當年批判我們的詩人
- [ 05-10]詩人陳道輝和他的“天讀民居” 藏書14萬冊 借給農民看
- [ 03-08]一個先鋒詩人的追求:我要咬牙切齒熱愛生活(圖)
- [ 12-12]近百位海內外詩人聚首福州品詩論賦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