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文/見習記者 王婷婷 記者 袁舒琪 吳耀東 本組圖/記者 張淇輝 袁舒琪 吳耀東)近日,廈門一女環衛工因垃圾桶擺放位置問題,與一男子發生沖突被毆打致腦震蕩。無獨有偶,武漢一名環衛工僅是因阻止“寶馬男”隨地扔垃圾,就被扇了耳光……環衛工人遭受到的歧視和暴力,讓類似事件層出不窮,記者整合廈門本地媒體報道,發現廈門近五年里,平均每年至少發生一起此類事件。 而環衛工人因交通事故致死傷的案例,近五年媒體報道的共有13起。 昨天,是福建省第19屆、廈門市第23屆“環衛工人節”,但這并不代表對環衛工人的關注止于昨日。“城市美容師”們的辛苦勞作、人身安全、精神上不公正的待遇,以及他們整體的生存狀況,或許才是我們接下來更需要關心與反思的。 海上垃圾清運工 ●每年5月-9月,單艘備有4個垃圾集裝箱的清掃船,一天平均回收32噸海面垃圾 ●平均每人一年待在海上的時間約4148個小時,即近173天 ●用20多斤的鐵耙清整垃圾,一天下來要揮動400次 ●夏天一天要換三四套衣服 沙灘清潔工 每天清掃10噸垃圾 一年用掉30雙手套
出鏡人物: 林連英 負責區域: 演武大橋下至胡里山炮臺之間約1000米沙灘 掃完的垃圾,林連英要用手把垃圾抱到袋子上拖走。 昨天上午7點,白城沙灘環衛班組組長林連英帶領著7位組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們負責從演武大橋下至胡里山炮臺之間大約1000米海岸線上的沙灘保潔,整片沙灘的面積達數萬平方米。 這里是旅游景區,面對龐大的客流,他們一天能清掃出50車的垃圾。一車垃圾一般有2噸多,這意味著8個人一天曾清掃出超過100噸的垃圾,每個人清掃垃圾超過10噸。 與公路環衛不同,沙灘環衛沒法用畚斗裝垃圾,他們要先用耙子或特殊的掃把把垃圾掃成一堆,然后用雙手把垃圾抱到一個平鋪的袋子上。而沙灘里的垃圾“危機”重重,有一次,林連英抱起垃圾,手被竹簽刺到,把垃圾放下竹簽還死死扎在肉里,“只能用力拔掉,然后用海水浸一下消毒。”正因如此,防割手的手套,成了林連英及她的同事們的工作必備。單位每半年發的4雙手套根本不夠用,林連英一年要用掉30雙手套。為此一些小販扔掉的手套,她也會撿回去洗凈后自己用。 最讓林連英受罪的不是人,是“夏天”。“沒地方也沒時間去躲太陽,一直在陽光下工作。”林連英告訴記者,對此他們只能多喝水,夏天正常一天要喝掉4大壺水。即便這樣,今年夏天,林連英還是兩次中暑,兩次都是喝瓶正氣水,在樹蔭下休息一下,就繼續干活。 林連英還心酸于一些人的表現。她說,他們在打掃海水線附近的沙灘時,有時會請正在玩水的市民游客先讓一下,讓他們清掃一下垃圾,“可是有一些人根本不管我們,還給我們白眼,甚至罵我們。”這樣的事情,林連英已經遇見好幾次。 道路清掃工 被車輛刮倒是常事 還被人看不起
出鏡人物: 官秀珍 負責區域: 禾山路仙岳路口到園山南路口約900米道路 官秀珍在進行道路清掃作業。 官秀珍今年50多歲,從事道路清掃十七八年了。身材瘦小的她與另外兩名環衛工人,負責清掃湖里區禾山路自仙岳路口到園山南路口路段大約900米的距離。這一路段清掃的最大難題在于全市最大的農貿市場——江頭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此。 昨天早上5點,天色尚暗,農貿市場已喧鬧起來,官秀珍準時來到禾山路。菜市場門口的道路旁已擠滿了小攤販,一旁的垃圾袋內各類動物內臟散發出刺鼻的惡臭,路面上還散布著許多菜葉。抓起掃帚,官秀珍立刻投入到與垃圾的戰斗之中。僅農貿市場附近不到100米的距離,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三車垃圾,每車能裝二三百斤。 官秀珍的“戰場”,在馬路。馬路車來車往,是個危險的地方。 官秀珍沿著馬路揮動掃把,不時用眼角余光“掃描”四周,不一會兒就走出好幾十米遠。有的人會從車上往外扔垃圾,剛掃干凈的路面,不一會兒又被各種垃圾“點綴”起來。這時,官秀珍便三步并作兩步,橫向穿過車流,走到馬路中央去撿。 “危險肯定是有,盡量小心點咯!”官秀珍說,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飯,被車輛刮倒的事情也常有,沒有受傷就爬起來繼續掃。 對官秀珍來說,危險是小事,但工作中確實“受了很多罪”。 “有好多人走過我身邊時會捂著鼻子。”她小聲說,被人“敬而遠之”的滋味不好受,“嫌我們臟,看不起掃馬路的。” “不好好學習,就跟他們一樣來掃垃圾。”有人指著環衛工大聲教育孩子。被當成反面教材,官秀珍覺得很委屈。 掃帚掃不到的紙片、煙頭,官秀珍只好彎下腰去撿。碰到邊走邊扔果皮等垃圾的人,官秀珍甚至不敢多說,“天天都在這條路上,怕找麻煩。”有次一名女子執意把垃圾倒在已經滿了的垃圾桶內,官秀珍指引她倒在附近的垃圾桶內,女子不聽勸反而大聲呵斥官秀珍,還動起手來。官秀珍被一把推倒在地,半天站不起來。“第二天身上還疼!”官秀珍說,“像這樣的事情常有,沒有大礙不會去醫院,咬咬牙就過去了。” 夏天溫度計“爆表” 手摸鐵板就起泡
出鏡人物:葉漢琪 負責區域:廈鼓、白城海域 葉漢琪在一人多高的垃圾集裝箱上作業。 發動機轟鳴,螺旋槳轉起一陣海浪——昨天上午8點,黃騰掌舵“廈海環003號”的垃圾收運船,緩緩駛離西堤環衛碼頭,接下來迎接他的,是近10個小時的連續作業,他要往來廈鼓、白城海域和碼頭之間,一一“掃清”海上的漂浮垃圾。 許多人都以為,海上垃圾清運工,就是開著船,用船上的機械設備拾垃圾,不耗體力輕松得很,但恰恰正好相反,“海域美容師”面對的是夏日高溫、顛簸、復雜的海域環境——“其他船有各自的航線,我們只沖著垃圾而去,所以要特別注意其他船只的動向。”船長兼舵手黃騰說。 “擁有機械化設備,不代表人工作業就被完全淘汰。”水手葉漢琪干這行已經有十多年了,他說,機械抓手并不是全智能的,一趟下來,有些垃圾還會殘留在抓手里,那么就需要人爬上一人多高的垃圾集裝箱,用20多斤的鐵耙把垃圾一點點耙出。夏日里,在集裝箱上一待就是一整天,完全暴露在陽光之下,沒遮沒擋。另外,除了4艘機械船外,海上環衛站中還配有8艘小木船,小木船上的環衛工人,負責的便是橋底、礁石旁之類的邊邊角角,完全人工作業。 “一年之中,夏天最難熬。”葉漢琪說,夏天暴雨多,臺風多,也意味著九龍江上流飄來的垃圾量激增,是全年的海域垃圾旺季。這段時間,全部海上環衛工人幾乎全日不停搬運垃圾。“夏天的海面太陽直射,又悶又熱,工作不一會,衣服就全部濕透了。”葉漢琪曾經在太陽沒有直射到的船身安置溫度計,最高標有50攝氏度的溫度計竟然直接“爆表”——更別提暴曬在日光下的鐵皮垃圾集裝箱,環衛工人爬上去作業時,曾經被溫度過高的鐵皮表面生生燙出一手水泡,“中暑簡直是家常便飯。” 打撈到死豬、死雞,對葉漢琪來說,也是家常便飯。處理動物尸體時,雖然明知有面對疫病的危險,但他們都無法穿上防護服,“防護服太厚了,夏天實際工作中,根本沒法穿,實在太熱了。” 解密 海上打撈最怕繩狀垃圾 海上的垃圾打撈工作,基本都由機械化打撈船主打。機械化打撈船甲板上都有兩個“大口”,聯通地下水面,兩個“大口”各有一個抓手,船舶駛過垃圾帶后,讓垃圾統一飄到“大口”的抓手中,抬起抓手,垃圾便能成堆倒入垃圾集裝箱里。 在海上打撈垃圾時,最怕碰上繩狀垃圾,因為稍有不慎,繩狀垃圾便會纏住螺旋槳,導致船瞬間失去動力。
|
相關閱讀:
- [ 10-27]您辛苦了!——泉州市區環衛工側記
- [ 10-27]您辛苦了!——泉州市區環衛工側記
- [ 10-27]昨日是第19個環衛工人節 志愿者倡導尊重環衛工
- [ 10-26]“城市美容師”談“環衛工節”愿望 渴盼理解尊重
- [ 10-26]愛心單位免費提供 福州設160個環衛工愛心服務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