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11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記者 香卉輝)廈門居民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全省第一,但是島內外發展不均衡,而且設施一半都是籃球場和跑道。昨日,廈門統計局公布了2013年廈門體育業發展情況分析,導報記者從報道中了解到,2013年,廈門市體育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558.63億元,實現增加值76.05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5%。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全省第一 導報記者看到,2013年,廈門體育貿易業法人單位2325個,從業人員13056人,全年營業總收入392.28億元,其中體育運動服裝鞋帽營業收入343.46億元,占體育貿易業的87.6%,是體育貿易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僅次于體育制造業,其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數據顯示,至2012年底,廈門市共投資45.75億元建成體育場地5501個,人均投資1247元,位居福建省榜首,每萬人擁有14.99個體育場地,可以開展58種體育運動項目。2005年~2012年,廈門平均每年建設約400個場地,發展水平已高于福建省的人均水平,位居福建省前列,其中人均場地面積居全省第一位。 島內外不均衡 設施單一 廈門體育服務業的產值和增加值在全省居龍頭地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廈門體育業的增加值大大低于當年廈門GDP增長,島內外體育產業發展不均衡、體育資源配置偏差較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相對不足等方面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據廈門統計局分析,目前,廈門的體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島內的思明區,以體育服務業為例,思明區體育服務業單位255個、從業人員4418人、總收入12.25億元、總資產51.30億元,占全市五成以上。但島內外體育產業資源配置差異仍然較大,發展的規模和程度很不平衡,島外四區特別是同安、翔安區發展明顯滯后。 同時,體育場館設施單一,全市現有體育場地以籃球場、全民健身路徑為主,有2785個,占體育場地總數的50.6 %。廈門市體育場館設施存在項目類型過于單一和集中,體育場館設施老化,標準化程度較低,不利于體育場館的管理和產業化經營。 |
相關閱讀:
- [ 09-18]福州公共運動空間之盼
- [ 08-11]福州金山文體中心體育場塑膠跑道破損嚴重
- [ 05-12]廈門人民體育場光源太刺眼 小孩躲衛生間寫作業
- [ 01-24]福建全省今年將新建150個社區籠形多功能運動場
- [ 01-20]“島內最老體育場”本周完成修繕改造 免費對外開放
- [ 12-17]島內人民體育場57歲煥發“第二春” 將免費開放
- [ 12-03]福州市文化宮體育場館正式對外開放
- [ 11-21]奧體中心主體育場拆卸鋼結構支撐 符合設計要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