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我們做朋友吧 在火燒嶼,市民不僅參觀了珍貴的白海豚、文昌魚標本,更和保護區飼養的海豚來了個“親密接觸”。 >>名詞 串島游 將數個島嶼串聯起來,使游客得以在一天之內盡享海島游的樂趣,有助于挖掘廈門濱海旅游資源,提升游客旅游體驗。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林露虹)寶珠嶼、火燒嶼、大嶼——這三座平日較少向游人開放的無居民島嶼,昨日迎來了近三十位市民。這是2014年廈門國際海洋周的海島串島游活動,大家在體驗海島自然風光的同時,了解了白海豚、文昌魚、白鷺等珍稀物種的保護情況。 宣傳海洋知識 保護海洋生態 宣傳海洋知識、提高公眾保護海洋生態資源意識是貫穿本次活動的主線。在火燒嶼,市民不僅參觀了珍貴的白海豚、文昌魚標本,更和保護區飼養的海豚來了個“親密接觸”;形似鱷魚的大嶼島上建有白鷺自然保護區,市民在深入白鷺家園的同時,聆聽了“白鷺老人”江老財保護白鷺的故事;而在綠樹成蔭的寶珠嶼,大家登上寶珠塔頂,將廈門大橋、杏林大橋等盡收眼底。 推動“串島游” 開發旅游項目 活動還傳遞了這么一個聲音:我市將推動串島游、開發海島旅游項目。所謂“串島游”,就是將數個島嶼串聯起來,使游客得以在一天之內盡享海島游的樂趣。作為近年旅游的熱門,串島游有助于挖掘廈門濱海旅游資源,提升游客旅游體驗。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廈門中華白海豚文昌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廈門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建發國旅集團承辦。 同步新聞 多國專家學者 聚廈論“海絲” 廈門日報訊 (記者 林雯)來自世界多國和地區的考古學者及國際法專家昨齊聚廈大,共同就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展開交流和討論。廈門大學海洋法和中國東南海疆研究中心省基地也同時揭牌。 由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舉辦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旨在構建學術交流的平臺,加強我國學者與國外研究機構的聯系,為今后進一步合作打下基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非物質文化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王學賢大使在會上致辭。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所長姜波、海南大學法學院教授鄒立剛等知名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來自中國、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伊朗、美國、印度等國的15名專家在會上發言并作報告。 |
相關閱讀:
- [ 11-09]廈門國際海洋周“藍色海防”活動引市民登軍艦參觀
- [ 11-08]2014年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 廈門兩任市長分別致辭
- [ 11-07]廈門國際海洋周今開幕 30項海洋科研成果拋繡球
- [ 10-26]"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下周啟動 50個國家地區將參與
- [ 11-02]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 近5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