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要“化學反應” 而不是“物理反應” 從“整合”到“融合”,絕不是摳字眼。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王曉蕪用了個通俗的比喻: “整合”是物理反應,而“融合”是化學反應。 他舉例說,“整合”無非是疊疊加加,給人穿上件外衣,添個拐杖之類的,但是,“融合”不同。這點從過去兩天在海滄進行的比賽可見一斑:參賽的老師,有教語文的,有教數學、英語的,什么科都有,就是沒有教信息技術的老師。 鐘紹春說,我們比的不是技術,而是老師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科教學的能力,這就是“融合”。 亮點 從教學改革需要 “倒推”技術裝備 鐘紹春說,海滄校園教學和信息技術“融合”最大亮點是:改革路線使用獨特的“倒推”法。 過去幾個月,鐘紹春和教育部、東北師范大學的專家一起,參與海滄“智慧校園”的籌劃。他昨天介紹說,讓他印象深的是“倒推”法,即試點學校按照教學改革需要,“我這所學校的教學要怎么改,有什么信息軟件技術能支撐”,再根據這些技術軟件,“倒推”出需要的硬件設備。 鐘紹春說,這有別于學校的一個通病,一說信息技術建設,就一味追求設備的先進和時髦。 在他看來,我國的學校信息化建設遠落后于其它行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追求設備先進,而不是從教學改革來“倒推”技術和設備。因此,幾千萬、幾百萬元的設備投入,四五年就過時了,局長、校長卻看不到效果——老師只在公開課上動用昂貴設備,平時也不用,設備就躺在那里睡大覺。 換言之,如果不從教學改革出發,而僅僅是從設備上來進行信息化建設,那么,永遠追不上技術設備革新。而如果從教學改革入手,改了教學模式,常規條件無法支撐,技術才有用,才能將信息技術和教學取得融合。 設備 試題發到電腦 機器自動改卷統計 為什么非得讓信息技術和教學“融合”?教育部專家說,“智慧校園”并非要學生學會用信息技術,它的魅力是搭建一個能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技術支撐環境,讓他們有機會鍛煉思考能力,而不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的灌輸。 接下去的問題是:在“智慧校園”里,教室里需要武裝什么先進設備?鐘紹春舉例說,每個學生的標配是平板電腦,這可不是用來玩的,為的是能方便老師隨時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他從講臺上直接發題到學生的平板電腦上,學生再把答案發給老師,這時,機器已經自動完成改卷并進行統計,老師據此調整課堂教學,大多數人都不會的,就要重起爐灶,改造思路。 不過,鐘紹春認為,并非每所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要配平板電腦,“一所學校有幾間‘智慧教室’就夠了”,而且,不一定每一堂課都進“智慧教室”,教學有難點等需要才申請使用。 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說,這也是我們這輪“智慧校園”建設的特點:投一分錢見一分效果,不見效果不投。 |
相關閱讀:
- [ 11-08]晉江蘇垵小學開展“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
- [ 10-23]保安廈門校園撞死人續:女孩是單親 媽媽難接受
- [ 10-14]集美大隊深入轄區中小學開展校園消防安全系列宣傳
- [ 10-14]集美大隊深入轄區中小學開展校園消防安全系列宣傳
- [ 10-14]校園招聘季走訪廈門各大學校 有人忙趕場有人忙蹭場
- [ 09-23]福州首支“爸爸聯防隊”成立 維護校園周邊安全
- [ 09-08]福大等6所大學"微校園"動態地圖好用 720度無死角
- [ 09-04]這個月嚴查學校200米內食品店 重點查“三無”食品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