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道呂嶺路高架橋下 “廢品堆”旁住著人 成功大道呂嶺路高架橋下,長勢茂盛的綠化植物里,有一條外人難以察覺的小路,從小路進去,有一片100多平方米的空地。 綠化植物形成的墻外,是川流不息的車流,地面上也少有垃圾。但“墻”內,用過的一次性餐盒堆積成山,塑料瓶、紙板也是一堆一堆。空地上有六張床,還有一些生活用品,六名男子就居住在這里。 記者的闖入,讓他們十分警覺,一名手里整理著廢品的男子不肯說話,但一直盯著記者,遠處一名男子趴在床上,正玩著手機。記者試圖跟他們聊聊,但沒有人愿意答話。 調查 執法有效果 “雞毛撣族”不見了 雖然乞討大軍揮師南下與往年相同,但隨著城市變化,他們也悄然發生轉變。 此前,本報曾報道過SM城市廣場周邊的乞討人員穿梭于車流中敲車窗乞討,或是手持雞毛撣,給過往車輛撣灰要錢。然而,今年卻難得一見他們的身影。 據SM城市廣場附近執勤的民警說,由于圍擋施工,路口24小時都有民警和協警執勤疏導交通,這類“雞毛撣族”在車流中穿梭非常危險,他們看到都會勸離。從今年春節后,“雞毛撣族”就再也沒出現。 一名車主說,他很不喜歡“雞毛撣族”,平時愛車清洗時,都要盯著洗車工,輪圈和車身不能用同一塊毛巾擦,防止車漆刮花;而“雞毛撣族”從來不洗的“雞毛撣”,擦車時肯定會弄花車漆,還要錢,令他很不滿。 救助站頭疼:他們就是不肯來 廈門流浪乞討人員的增多,和天氣不無關系。臨近冬天,北方的城市氣溫降低,南方城市相對宜人,即使在戶外,多穿衣服也能抵御寒冷。溫度的差異,造成流浪乞討大軍“揮師南下”。另外,臨近農歷年底,不少在外做生意的人也逐漸回家,乞討人員也隨波逐流,沖著“錢袋子”而來。 市救助站陳科長說,近日,街面上的流浪乞討人員明顯增多,而他們接到的舉報電話也增多;不過,根據市救助站接待科統計的數據,主動求助的人數,雖然有增長但并不明顯。 陳科長表示,一些職業乞丐根本不愿意接受救助的,主動接受救助的人群,大部分是沒找到工作,或是錢包手機丟了,有生活上的困難。但是,他們勸導的部分乞丐,則把乞討當做職業,認為在街頭乞討,每天都有收入,而進入救助站則斷了“生財之道”。 更有元老級別的乞丐,在救助站工作人員勸導時,表示自己“一個月有一兩萬的收入,為何要去救助站!”他有妻兒、住處,乞討演變成家庭收入的來源。 鏈接 “露宿族” 轉換“陣地” 昨日記者來到輪渡走訪,雖零星有一些乞討人員,但相比以往已少了不少,“強唱族”也不見蹤跡。 據了解,廈鼓輪渡航線調整是原因之一,大量的游客分流,從東渡上船或者海滄上船,輪渡僅有本地居民過渡。人流減少,勢必影響乞討人員的收入,使他們不得不放棄。 據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流浪乞討人員將“陣地”轉移到了南普陀寺、第一醫院、中山路等周邊。記者前往南普陀寺,果然連續發現人行道上有乞討人員。 據思明區執法局機動一中隊輪渡執勤點負責人盧先生說,今年7月份,他們曾聯合多部門,勸離一伙“強唱族”,現在一旦有“強唱族”過來,他們立即會勸離,防止人員聚集。 在鷺江道旁的一個小公園里,記者看到一名流浪人員搭著地鋪睡覺。據救助站工作人員介紹,這處小亭子游客一般不會涉足,以前,不少流浪人員打地鋪在此休息,他們多次勸導也不離開,但最近明顯少了。 |
相關閱讀:
- [ 08-24]兩乞討者爭地盤“干架” 一乞討者頭破血流
- [ 07-17]福建: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將有統一標識
- [ 07-14]老人徒步從三明來廈找兒子 靠向路人討錢維持生活
- [ 06-03]廈門流浪人員管理將實現網格化 流浪未成年或得到保護
- [ 05-18]“駱駝乞討族”現身廈門海滄 求合影就伸手要錢
- [ 05-17]一老一小牽著駱駝跪海滄街頭乞討 語言溝通有障礙
- [ 05-16]羅源鳳山鎮有個“現代武訓” 老人“乞討”辦學
- [ 04-18]流浪乞討人員跑救助站騙取車票現象能否杜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