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注重經世致用 論壇展現強勁生命力 已舉辦五屆的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在兩岸學界有著很高的聲譽,雖是民間主辦政府支持,但影響力卻不亞于許多大型論壇,并且愈來愈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其成功,可說是因應了時代發展的趨勢。 筼筜書院所舉辦的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在學界很受好評,受邀學者均是欣然接受且認真準備論文,可說對論壇十分重視。近年來,各類論壇眾多,尤其是國學熱興起后,一些學術界的泰斗級人物已成為眾相邀約的“學術明星”,常常分身乏術。但他們仍然對廈門的這個論壇情有獨鐘。事實上,論壇良好的研討氛圍讓學者們印象深刻。會議期間,分秒必爭的學術切磋、嚴謹論道的治學態度,以及犀利獨到的觀點交鋒,常常使得整場論壇高潮迭起。 正因如此,五屆論壇皆成果豐碩,學者們發表了數百篇論文,涵蓋了國學研討的方方面面,義理、訓詁、辭章、經濟四途皆有涉及,論題從“如何推動國學經典的經世致用”,“朱子理學與當代社會”,“《詩經》研究——學術·生活·展望”,“道家研究:學術·信仰·生活”,“《周易》:經典、釋讀與傳承”,再到本屆的主題“經典傳承與文化發展——儒道經典的核心價值與當代文化建設”,可以看出,論壇主題進一步與時代結合,逐步在經世致用方面予以重視。 注重經世致用,給論壇注入了更強的時代特色與生命力。今天,傳統文化不僅受到高度重視,而且已提升到治國理政、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這也是為國學在當今時代的意義給予的肯定,也將成為國學論壇今后研討的一個重要方向。 【觀點】 國學串起兩岸文化情感 國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不論大陸,還是香港、澳門、臺灣都擁有同一部歷史,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中華傳統文化是連接華人世界的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血脈之橋,在兩岸交流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國學論壇的在此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在幾屆論壇期間,時時可見一些未曾謀面的學者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許多兩岸的學者在談到參加國學論壇的初衷時都指出,國學是兩岸交流最有默契的共同語言,應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基礎。的確,沒有什么詞能夠像“國學”一樣,超越政治、經濟、地域的阻隔,將海峽兩岸的文化情感深刻地聯結在一起。 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曾在出席海峽兩岸國學論壇開幕式發言時表示,ECFA簽訂后,兩岸經濟一體化已有了制度保證,接下來兩岸交流的重點是文化和教育。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聯系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認真研究中華文化,對兩岸的文化交流,強化兩岸的精神紐帶,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學論壇以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為交流基點,既能夠使兩岸學者更加清晰地認識共同的文化血脈,又因為兩岸不同的國學研究發展軌跡,產生獨特的思想碰撞,從而給雙方學者以更大的思考空間。 【現象】 國學論壇成廈門文化之窗 許多初次參加國學論壇的學者都驚喜于廈門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進而對廈門的文化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 近年來幾次應邀出席論壇的北大人文講席教授、臺灣知名學者陳鼓應先生表示:“廈門國學的推廣可作為‘中國模范’。”他說,一座城市可以劃出一片綠地來建書院、開文化藏館、興博物館,茶道也與文化相結合,這證明了廈門的文化推廣力度。現在社會物化嚴重,需要文化調和。對于廈門推行國學,陳鼓應認為是“得地利”的,它地處沿海地帶,離臺灣最近,兩岸文化交流方便。隨著提升到世界交流層面論壇的舉辦,也讓廈門國學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作為主辦方,筼筜書院院長王維生有著更長遠的考慮,他說,日益國際化的國學論壇讓世界看到廈門的“國學態度”。筼筜書院良好的環境、對傳統文化不遺余力的推廣熱情,也讓海內外學者十分佩服。每年持續舉辦的國學論壇,同時也提升了廈門的文化形象,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學的一個文化窗口。 回顧論壇五年來的發展,如果說,在初始階段,筼筜書院舉辦海峽兩岸國學論壇的意義尚有可能受到一些質疑,但時至今日,其價值已顯現無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國學論壇把海峽兩岸學者們以及社會各界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通過相互學習、研究,可以更好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于時代的需要。 |
相關閱讀:
- [ 10-06]同安鄉村古厝變身國學講堂 免費教授村里孩子國學知識
- [ 08-31]“燒錢”過暑假到底值不值 專家:少花錢多費心
- [ 08-11]國學培訓,玩概念還是學真知
- [ 08-10]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國學夏令營在福州大學開營
- [ 07-16]嶼后社區與松柏中學攜手辦國學書法夏令營
- [ 05-03]國學弟子拜師 廈門集美鳳山書院重新開院迎來首批弟子
- [ 04-03]時中國學機,為國學普及而生
- [ 11-23]第五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在廈開幕 來聽大師論《周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