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匯聚上百位兩岸知名學者。
王蒙參觀筼筜書院的陳列展覽。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郭睿 通訊員 柯虹 圖/本報記者 姚凡)
經過2天的“談經論道”,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日前在廈門圓滿落幕。這場以“經典傳承與文化發展——儒道經典的核心價值與當代文化建設”為主題的權威論壇,匯聚上百位兩岸知名學者,發表近百篇高水平論文,組織多場面向大眾的公益講座,成果豐碩,受到業內外諸多贊譽。恰逢主辦方筼筜書院成立五周年,論壇現場還邀請到國內多家書院院長,共同探討當代書院的發展之路。
筼筜書院院長王維生用“筼筜夾道鴻儒至,攜手翻開研學篇。思辨成風明事理,民心滋養育新賢”來表達他參與論壇的感受。這番話,也是他對當代書院發展之路的期許。記者獲悉,今后筼筜書院將繼續深耕海峽兩岸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以后的每年國學論壇都將設置當代書院研究主題。
亮點1
國學如何“經世致用”
“經世致用”,是本次論壇上的高頻詞。許多學者都對傳統文化核心思想對當代社會的指導意義,傳統文化與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提出觀點。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教授在《傳統思想與現代價值》的講座中指出,要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善待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挖掘整理和科學揚棄,保持中華文化的鮮明個性和獨立品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徐朝旭教授和廈門大學哲學系博士生陳云的論文《儒家宗法集體主義語境中的幸福回歸——以現代社會民眾集體歸屬感的缺失為視角》,指出現代社會很多人缺乏愛的歸屬,傳統家庭關系被打破,幸福需要回歸家庭價值和集體歸屬感,也就是家國天下三個層級的歸屬感。遼寧師范大學李玉君教授發表《從金朝法制的倫理化構建看儒家文化向心力》,指出在當代國際關系當中,古典儒家文化的向心力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對當代如何借用傳統儒家文化影響其他國家有很大的意義。這些話題的涌現,反映出國學研究領域學者們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從中不難看出,今天傳統文化不僅受到高度重視,而且已提升到治國理政、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
亮點2
如何研究和弘揚國學
論壇期間,一些學者也就當前國學研究的方法和內容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思考和建議。中國秦漢史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王子今教授發表《國學的實證原則》,提倡國學的實證原則,認為實證是國學的思路、方法和傳統。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李翔海教授發表《儒家“義利之辨”的基本內涵及其當代意義》,意識到儒家“義利之辨”問題在當代的重要意義。而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教授發表《道家文藝與養生》,認為道家為己之學包括煉神養神等。騰訊傳統文化頻道張順平主編發表《儒學形上之道索隱》,點明儒學形下之學發達,但形上學重視不足,需要加強形上學的研究。作家王蒙覺得弘揚國學的關鍵,是在我們心靈塑造上接受傳統文化里面一些美好的東西、美德的東西,而不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相關
兩岸國學交流基地成立
“全國臺聯海峽兩岸國學研習交流基地”在筼筜書院掛牌
王蒙先生出席本屆論壇開幕式時,一遍遍環顧會場。他說:“看到從海峽另一邊來了很多學者,我很感動。這說明,我們中華的傳統文化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它可以超越時間、空間、可以超越很多因素,這是美好的事情。”王蒙說,這二三十年,兩岸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都做了很多成功的事情,也產生了大量著作。他期待借由海峽兩岸國學論壇,兩岸能致力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
這份兩岸的牽絆,一直是海峽兩岸國學論壇的特色。“全國臺聯海峽兩岸國學研習交流基地”借此次論壇之機在筼筜書院掛牌。今后,書院將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擴展兩岸傳統文化交流的方式、內容及規模,尤其是將盡快啟動國學師資培訓,為傳統文化的弘揚、普及和推廣培養一批骨干力量。
當代書院研究中心亮相
“中國書院學會當代書院研究中心”在筼筜書院設立
本次論壇還特別邀請到國內一些現代書院院長參加。他們見證了“中國書院學會當代書院研究中心”在筼筜書院的正式掛牌。
岳麓書院的鄧洪波教授作為國內研究書院問題的權威專家,對筼筜書院五年來的發展做出高度肯定。他認為,筼筜書院通過探索創新了現代書院機制運行的新模式,值得其他現代書院借鑒學習。
由于現代書院的發展還在起步階段,面臨較多難題,因此,作為業界翹楚的筼筜書院被寄予厚望,此次“中國書院學會當代書院研究中心”在筼筜書院掛牌后,有望推動現代書院相關問題的研究,促進當代書院的快速發展。
記者手記
書院的價值
論壇開幕那天早上,市民王佳琪帶著兒子來到筼筜湖畔。在筼筜書院前的草坪上,他們看到幾十方展板依次排列。上面,是書院五年來的發展印記。這些圖片不僅讓王佳琪這樣的普通市民了解到美麗廈門的文化意蘊,也讓前來參加第六屆海峽兩岸國學論壇的嘉賓,感慨筼筜書院的砥礪前行。
幾組數據可以看到筼筜書院成立五年來所做的工作:每年于春夏秋三季各舉辦十來個培訓班,如今已有超過五千人次的少兒在此接受國學啟蒙教育;堅持每周六晚邀請名師主講,已陸續完成“四書”“五經”的講習課程,已有上萬人次的國學愛好者曾在此學習;古琴、書法、箜篌等藝術課程每周一次,五年來持續不斷,學員人數已達千人;經常性邀請兩岸三地名家舉辦公益講座,至今已接近60場,這其中,有李敖、陳鼓應、葛劍雄、毛佩琦、于丹等知名學者,他們的出現總在鷺島引發轟動效應;此外,出版國學刊物十余冊,舉辦傳統音樂會十五場,舉辦各類文化展覽超過十場……
多次參加論壇的臺灣知名學者、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陳鼓應先生對筼筜書院今日成就頗為感慨,他說:“書院是學術風氣匯集的一個地方,還是文化普及的地方。筼筜書院不但舉辦學術會議,平時還有對市民小孩子的公益免費的國學課。這讓我想到我的五個孫子、孫女,他們現在在美國,要學習中文、華語要花很多錢,所以筼筜書院的公益性很可貴。”他希望筼筜書院這個地方可以成為廈門甚至中國的一個典范。 (記者 郭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