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多年前塵土飛揚的廈門“西伯利亞”東孚鎮,如今蛻變出步移景換、鳥語花香的大曦山,持續優化的生態環境更為大曦山捧回了“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的獎杯。 “城,所以盛民也。”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近2000年前如是解釋,民,乃城之本。城市的生命在于宜居,海滄“由灰變綠”,從工業區向新城區轉變,綠色的底色逐漸凸顯并擴散開來。 近年來,海滄傾力為新城鋪綠,摘得省造林綠化“四連冠”,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工作“樣板中的樣板”,2013年森林覆蓋率達41.5%,森林蓄積量33.58萬立方米,成為廈門市唯一一個提前兩年實現省“十二五”規劃確定的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雙增”目標的區,同時躋身國家級生態區。 綠色發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海滄城區轉型的一大特色。在“美麗廈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大格局中,海滄決策者深諳,綠色發展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抓手。城區的轉型,要從“追求GDP”向“追求群眾幸福指數”轉變。 “綠色福利”,無疑是衡量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之一。以綠道為代表的綠色發展,不斷為海滄這座新城加分:近兩年,海滄新增人口超過15萬,成為島外人口增長最快的區域,連續三個島外“新地王”在海滄誕生,進一步讓人看到這座新城的活力和未來。 “綠色因子”融入方方面面 海滄區《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先行區的行動計劃》提出,作為“美麗廈門”的活力新城,海滄要為全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為全市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多做貢獻。 綠道繼續延伸,綠色不斷擴散,綠意不斷氤氳……在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先行區道路上,海滄區堅持美好環境與和諧社會共同締造,在發動群眾廣泛參與中,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讓“綠色因子”融入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 GDP走向綠色GDP,綠色滲透進產業轉型中,成為海滄發展的又一亮點。在“綠色發展”的引領下,海滄臨港產業健康發展、生物醫藥活力四射、“智慧城區”持續推進、生態旅游人氣日增。 新陽工業區,是從GDP向綠色GDP成功轉型的一個典范。通過“騰籠換鳳”,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創新,不經意間,新陽工業區的產業生態已翩然改寫……海滄區躋身2014全國“科學發展百強區”前15強,即是對該區產業轉型的最好肯定。 站在新的起點,海滄區決策者勾勒出“美麗廈門活力海滄”的藍圖,綠色GDP為海滄注入新的活力。在人與環境的和諧相處中,低碳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成為海滄產業轉型的關鍵詞,涌動著科學發展的深層律動。一個綠意盎然,萬紫千紅的海滄,正闊步朝我們走來! 【聲音】 廈門市建設局村鎮建設處處長洪耀同: 海滄綠道堪稱全市綠道建設典范 “在全市綠道系統規劃建設中,海滄區實施最早、建設公里數最長、效果也最好,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堪稱全市綠道建設的典范。”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市建設局村鎮建設處處長洪耀同對海滄綠道建設作出了如是評價。 “‘兩個融入’、‘兩個服務’、‘兩個做到’,這是海滄綠道建設最突出的特點”。在洪耀同看來,海滄綠道建設,主動融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大山海格局。主動融入全市“多規合一”及主體功能區規劃,“讓該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綠道建設圍繞“百姓富、生態美”,服務生產生活。與公共自行車道、驛站等結合,服務民生關切;做到了因地制宜有特色,“讓農村更像農村,城市更像城市”。做到了系統連片開發,形成整體效益最大化。 |
相關閱讀:
- [ 11-28]廈新增園林綠地407公頃 城市片林建設在全省領先
- [ 11-18]福州新添濕地觀光綠道 市民多了個好去處
- [ 10-23]三環綠道建成32萬平米 莆炎高速福州段明年動建
- [ 09-04]福建10月底將出臺標準 市區步行綠道寬度將不小于2米
- [ 05-03]綠道復古騎行 廈門環杏林灣公共自行車系統投用
- [ 04-21]通江達海山水流韻 連江休閑綠道串起一路美景
- [ 04-17]205個項目扮靚美麗廈門 廈門今年計劃投入35億元
- [ 04-09]福州北江濱堤外綠道長14公里 江景怡人花徑斑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