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12月4日,是我國首個國家憲法日。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法治廈門”建設,廈門于11月中旬至12月底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系列活動。廈門今年開展活動的主題為“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廈門”。
市民學習憲法知識。
現場免費咨詢法律問題。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江海蘋 通訊員 王毅雙 圖/本報記者 張淇輝)
12月4日上午,市人大在市行政中心組織召開全市“國家憲法日”座談會。12月4日下午,市依法治市辦在市文化藝術中心隆重舉行全市“12·4”國家憲法日大型法治宣傳咨詢活動。至此,廈門市開展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系列活動的序幕正式拉開。
今年的廈門市“12·4”國家憲法日大型法治宣傳咨詢活動由市依法治市辦與思明區依法治區辦聯合主辦,以“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廈門”為主題,現場通過法治宣傳展板、現場咨詢、發放法律讀本和法治宣傳資料等方式,為廣大群眾送上一道豐盛的法治大餐。
市領導詹滄洲、何清秋、陳昌生等參加啟動儀式和“廈門市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并看望了參加法律咨詢的單位。
在啟動儀式上,授予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公民司法體驗基地等19個場所為“廈門市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據介紹,這些教育基地場所場地完備、宣傳配套設施齊全、教育內容和資料豐富,能結合自身特色,積極面向全社會開展經常性、豐富多彩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特寫】
與市民面對面 宣傳法律知識
廈門市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授牌。
市民通過展板學習法律知識。
活動現場,長桌“一”字擺開,市區兩級近50家國家機關以及部分人民調解員、律師事務所律師、志愿者等組成的攤位,與市民零距離接觸,接受人民群眾的法律咨詢。不少群眾早早前來,或是索要宣傳資料、或是圍著“攤點”咨詢法律問題,工作人員耐心細致地答疑解惑,深受群眾的好評。現場開展的有獎法律問答更是吸引了眾多群眾積極參與,氣氛熱烈。活動還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廣泛提高活動的公眾參與度,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
據了解,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傳播法治文化,弘揚法治精神,引導和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自覺用法守法的生動局面,引導全體市民積極參與到法治廈門建設中來,市司法局和廈門日報共同推出“我身邊的法治故事”征文活動,以及市依法治市辦、市總工會聯合市國資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企業法律工作協會與廈門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廈門市進城務工人員電視大賽”等都被列入今年的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系列活動。
另悉,“12·4”國家憲法日,廈門各區依法治區辦、區司法局,充分發揮新媒體及各類普法平臺、陣地的作用,積極組織區屬機關、企業、學校及社會各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法治宣傳活動,將廈門的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系列活動推向高潮。
【回顧】
普治并舉 建設法治廈門
“法治”是廈門的名片。
廈門市、區兩級全部實現了法治創建國家級榮譽的“滿堂紅”,蟬聯“四五”、“五五”普法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二連冠”,成為全省各設區市中唯一一個全國“六五”普法聯系點城市,簽訂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狀等創新做法,得到省依法治省辦和省司法廳領導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種種光環表明,在創建“法治廈門”中,廈門已交出一份令群眾滿意的答卷。
多年來,廈門始終把法治宣傳教育作為推進依法治市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不斷增強廣大市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在全社會營造辦事依法的濃厚法治氛圍。“六五”普法啟動伊始,市依法治市辦結合廈門實際,在廈門的“六五”普法規劃中專設“普治并舉,建設法治廈門”一章,對普法工作與“法治廈門”建設進行同步規定、同步部署,真正從工作規劃上實現普法與依法治理的有機結合,此舉得到省依法治省辦領導的高度評價。
1、突出重點 打造普法“生力軍”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多長時間?”“哺乳期內的女職工安排多長的哺乳時間?”……11月27日下午,在廈門廣電中心,“廈門市進城務工人員法律知識電視大賽”決賽激烈地進行著,6支參賽隊伍輪番上陣,對答如流。
這是近來廈門針對勞動者舉辦的系列普法活動之一。
據統計,廈門進城務工人員規模達到176萬,占勞動力總數的47.2%。市依法治市辦明確提出,將外來務工人員列為“六五”普法的重點對象,并聯合各職能部門編印《廈門市進城務工人員法制宣傳讀本》10萬余冊,免費發放。在外來人員密集區域開辦“進城務工人員法制夜校”。
近年來,廈門大力推進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定期舉辦全市領導干部法制專題講座和公務員網上學法培訓,堅持人大任命的領導干部實行任前法律考試制度,把學法用法作為依法履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重要保障,全市基本形成了重大決策依法、開展工作靠法、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法治局面。
廈門還把公務員、青少年、農民等列為普法教育的重點對象,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如首創學校主課堂法制滲透教育、帶法回家、法律夜校等,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2、多措并舉 搭建普法平臺
普法是法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2011年,翔安區制定出臺了《翔安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督查考核辦法》,成為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原則的范本。通過深化“法律進機關”活動,加強內部建章立制,提升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將嚴格執法的全過程轉變為最生動的普法實踐。
同安區大力開展“一村一律師”、送法進村居活動,率先為每個村(社區)配備一名律師擔任法律顧問,使律師服務基層組織常態化,有力促進了基層民主法治建設。
近年來,廈門把法律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單位、進農村、進社區活動作為普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在各行各業確立了一批“法律六進”示范點,培育典型,并召開全市深化“法律進機關”、“法律進學校”、“法律進企業”和“法律進村(居)”活動現場推進會,全市掀起法治廈門建設的高潮,推動法治城市創建水平再上新臺階。
3、創新品牌 培育法治文化
創新,是廈門普法工作的關鍵詞。
實現普法目標,就是要不斷開拓新途徑、創造新方法。近年來,廈門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普法工作,打造出一個個新品牌,法治文化建設蔚然成風。
思明區推出普法卡通人物“安安”,開發系列法治文化產品。組織開展外籍夫人法治沙龍、雙語普法。海滄區司法局打造全省首個海洋文化特色法治教育基地、創設全市首個綜合性家室法庭和全省首個征拆流動法庭。翔安區培育“納稅人茶室”、“聽戴姐姐說法”、檢察院“社區檢察官”等法治文化品牌項目。同安區依靠“同安歌仔戲劇團法制文藝宣傳隊”、“同安區金秋藝術團法制文藝宣傳隊”,深入農村、社區開展法治文藝專場演出,以身邊人、身邊事說法治、演法治、唱法治,創造了同安特色的普法品牌。
廈門各區還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使普法步入“e”時代。湖里區運用官方微博平臺舉辦“我要聽庭”活動,增強案件辦理透明度。集美區司法局向全區征集法治微電影20多部劇本,拍攝了《與法同行健康成長》微電影。
多年來,廈門不斷培育法治文化,創建特色品牌,先后興建了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苑等一批法治文化陣地,目前全市6個區均至少建有1個法治文化廣場(公園),全市37個街(鎮)、516個村(居)均建有1個規范化法制宣傳欄。精心組織好一年一度的“全國法制宣傳日”以及“送法下鄉”、“綜治宣傳月”等重大普法宣傳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