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駱余民 通訊員 詹永智)曾厝垵,這個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的漁村”,一直很受關注。昨日上午,民盟廈門市委聯合思明區政府舉辦的2014年民盟思明區“同心·發展”聯合議政會上,這個漁村再度成為焦點。 在會上,由新上任的廈門市旅游局副局長、民盟思明區基層委主委、市會議展覽事務局局長王瓊文指導有關曾厝垵的課題,引起了各方的關注,成為會上討論的一大焦點。 導報記者也從會上獲悉,這個最文藝的漁村正在醞釀一堆計劃,讓曾厝垵變得更有味道。 把脈 繁華背后,曾厝垵亂象叢生 在會上,由王瓊文指導,民盟思明區基層委副主委陳希梅執筆的《整合環島路資源,將曾厝垵社區打造成“中國最美漁村”的若干建議》詳細地替曾厝垵把脈。 這也是王瓊文上任廈門市旅游局副局長以來,公開指導的第一個有關廈門旅游景點發展的課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有利于曾厝垵今后的發展。 這份建議診斷出了曾厝垵存在以下這些“病征”:特色定位尚不明晰、無證經營、租金高昂、特色遺失、發展同質。 針對曾厝垵的這一堆“病征”,王瓊文指導的課題組給曾厝垵開出了“藥方”:鼓勵村民自主集資改造危房、搭建房,建設獨具漁村特色的房屋結構;整合曾厝垵現有的宗教和民間信仰點、歷史和軍事古跡、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情的“番仔樓”等,充分挖掘曾厝垵的漁村歷史文化,建設“漁耕文明時光走廊”,打造經得起歷史和游客考驗的歷史文化名片區。 民盟還建議,政府和銀行合作開發智慧旅游平臺,當游客到曾厝垵旅游,可以免費獲得一張銀行卡,自行充值其中,無論是住宿、游玩、消費都可以使用卡中金額,并獲得適當的消費獎勵或返還。 治療 推動建設“漁耕文明時光走廊” 民盟廈門市委在調研中還發現,從曾厝垵到海邊跨越車流如織的環島路是一個難題。在他們開出的藥方中還提到,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設計師們提出的把漁橋要素運用到過街天橋上,行人過街如穿過“漁船”的設想值得政府投資改造。 針對民盟廈門市委開出的這劑“藥方”,思明區濱海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熊衍軾在會上給予了回應。熊衍軾說,他們也準備計劃在曾厝垵建一座漁船樣式的天橋,但要建設“漁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們也一直努力推動這一事情。 對于前面提到的幾條建議,熊衍軾說,濱海街道正努力推動建設“漁耕文明時光走廊”,讓游客體驗到不一樣的曾厝垵。“建設宗教文化體驗館的事情,我們也在研究調研。”熊衍軾說,針對曾厝垵的宗教文化與民俗風情,他們也在考慮用新的方式進行整合,并在研究如何更好整合曾厝垵的臺灣元素等。 |
相關閱讀:
- [ 12-03]鼓浪嶼家庭旅館入住率大幅下滑 游客轉投曾厝垵
- [ 10-30]環島路曾厝垵將新增魚型天橋 名為“漁橋”擬年底完工
- [ 10-20]曾經的海島漁村曾厝垵:城中村轉型“最文藝漁村”
- [ 10-13]以獎代補古厝“再生” 思明探索社會治理曾厝垵模式
- [ 10-12]央視聚焦廈門創新城市治理 文藝曾厝垵成生動案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