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科學研究:全省領先的科研高地 國內園林界對三角梅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三角梅只有在原產地才具有形成種子的能力,在國內基本是“不孕不育”的,很難通過自然或人工有性雜交、異花授粉培育下一代,也就更不可能通過有性繁殖產生新品種。但是這一“鐵律”被廈門植物園的研究人員打破了。周群與陳惠珠兩名三角梅研究人員歷時5年多,對三角梅結實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獲取了軟枝白花、暗斑白花、軟枝紫花等十余個品種的種子,在大量的實生苗及扦插、嫁接、重度修剪后的植株當中選擇變異部分進行二代繁育,經標本采集與鑒定,成功于2012年初確定了兩個性狀穩定的新品種——“廈門茄”、“廈門圓葉”,開創了園林界的一個神話。 利用引種馴化的活體植物資源,組織相應的植物學、生態學、園林園藝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是植物園的重要職責之一。50多年來,廈門植物園在植物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棕櫚科植物、多肉植物、竹類植物、三角梅、植物共生菌等方面形成特色研究領域,在福建省園林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先后被評為建設部和福建省建設廳科技進步先進單位。 開展科普宣傳:形式多樣的植物課堂 植物園是一座以活植物為材料的科普館,展示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50多年來,植物園十多個專類園內的各種新、奇、特植物,成為廈門市民和各地游客觀賞的重點。 2009年1月,植物園科普展館正式開館。通過科普展板、標本、實物、微縮景觀、電視視頻、多媒體系統和電子書等多種形式,向市民和游客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瑰麗,傳播有趣的科普知識。 引種成功的植物在園區安家的同時,還會掛上名片——植物銘牌,標識科名、學名、中名、原產地、用途等科學信息,有些還增加了植物相關的故事、典故與趣事,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廈門植物園每年都會舉辦三四場大型科普活動,很受市民、游客的歡迎。精品蘭花展、芳菲月季花展、水生植物主題展……這些賞心悅目的展出傳遞著生動的自然科學知識。 廈門植物園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擁有豐富的植物、昆蟲、鳥類、蛙類等生物。2012年廈門植物園推出了夜間自然觀察活動——“夜趣自然”活動營。這種新奇的活動方式甫一推出,就獲得廣大市民的喜愛,連續兩年檔期全部暴滿,不得不多次加場。 廈門植物園還向社會招募科普志愿者,更好地為游客,特別是中、小學生提供科普講解和咨詢服務,協助維護園內參觀秩序,維護展品安全,輔助開展科普展覽、科學小講臺、科普講座等各項文化活動。2011年7月、2012年2月,植物園兩次面向全市招募60名科普志愿者,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科普志愿者隊伍在節假日、周末和學生春秋游高峰時為游客進行免費科普講解,發揮了積極的科普宣傳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
相關閱讀:
- [ 11-04]廈門一小區排水溝被堵一年沒解決 污水倒灌苦不堪言
- [ 10-03]歡迎市民來植物園 欣賞兩岸插花精品
- [ 07-31]植物園門口臭水已漫延一周 市政環衛都說:不是我們管
- [ 07-07]廈門植物園西門天橋月底動工 有望國慶節前完工
- [ 06-10]植物園西門口將建新天橋 連接老年活動中心東側綠地
- [ 06-10]植物園西門口將建新天橋 連接老年活動中心東側綠地
- [ 05-01]植物園珍品花卉搶眼球 市民賞花品石觀畫一舉三得
- [ 03-25]郁金香在廈門是“過客” 花期僅一周且不能留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