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思明城市義工創新密碼 親子義工“風靡”廈門
思明城市義工入圍“中國社會創新獎”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曉菁)每周末,在思明區的旅游景點、公園廣場、商業大街,一群身穿紅色馬甲、頭戴紅色帽子的身影總是活躍其中,自發參與到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他們就是被譽為“最美廈門人”的思明區城市義工。如今,思明城市義工這一在全國率先摸索出一條義工自我組織化構建的特色模式,成功入圍第三屆“中國社會創新獎”。
“中國社會創新獎”評選活動由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等機構共同發起。評選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思明城市義工從來自全國30個地區的222個申請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25個入圍項目之一。
2014年12月2日到12月15日,組委會對第三屆“中國社會創新獎”的25個入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結束后,組委會將組織調研組對25個項目進行調研評估,最終選拔出10個“中國社會創新獎”優勝獎項目以及4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特別獎(UNDP特別獎)項目。
【鏈接】
解讀思明城市義工的創新密碼
思明城市義工在輪渡服務點“愛心小屋”前為過往的市民和游客準備開水。(資料圖)
既有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有稚氣未脫的小學生;既有企業白領,也有家庭主婦……各行各業的愛心市民,因為一個共同的名字——思明城市義工,聚集到一起從事志愿服務活動。
在“思明城市義工”的旗幟下,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成長,同時也帶動更多人參與志愿行動,將志愿行動不斷地復制延續,愛心隨著活動的良性循環不斷傳遞。在全國的志愿活動中,思明城市義工率先摸索出一條義工自我組織化構建的特色之路,成為社會治理的有益補充,也贏得了“最美廈門人”的贊譽。
在第三屆“中國社會創新獎”評選活動中,思明城市義工如何從全國30個地區的222個申請項目中脫穎而出,闖入25個入圍項目中呢?和以往的志愿服務相比,思明城市義工的自我組織化構建是如何實現的?思明城市義工有何創新密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