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文史挖掘百花齊放 回顧2014年,在鼓浪嶼整治提升的帶動下,類似《鼓浪嶼華僑》編撰這樣的鼓浪嶼歷史、文化挖掘梳理工作,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繁榮態勢。 文/記者 黃曉波
《琴書》是一封寫給音樂的“長情書”。 1、“小百科全書”《鼓浪春秋》交付出版社審校 有些成果落在紙面上。 要論傳播力,故事最容易——今年年初,以挖掘、弘揚鼓浪嶼的歷史文化為宗旨的《鼓浪嶼的故事》第一輯編印出爐,隨后以每六周一輯的速度,一連編印了五輯。書如其名,整套書以故事的形式,著眼于島上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及社團組織,72篇故事,覆蓋了弘一法師鼓浪嶼閉關修行的緣由、巴金與鼓浪嶼的傾心一晤、島上曾經的神秘“幫派”廈門共濟會秘史等等。同期完成的,還有填補鼓浪嶼口述歷史空白的《鼓浪嶼口述實錄》。 音樂之島,少不了音樂書典。今年年中,《琴書——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圖典》首發。《琴書》由五大章節和五個附錄組成,圖文并茂地介紹了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藏鋼琴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故事,是一本關于鋼琴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在附錄中,讀者可以感受到胡友義家人、好友對他的深深緬懷和敬意,了解鼓浪嶼作為“鋼琴之島”、“音樂之島”的藝術內涵。從另一個層面講,《琴書》也被視為胡友義以鋼琴博物館為載體寫就的一封給音樂的“長情書”,作為面向鼓浪嶼游客的珍貴旅游紀念書,成為鼓浪嶼旅游文創產品升級的樣板與鼓浪嶼申遺及對外交流的重要材料。 時至年末,除了完成大綱的《鼓浪嶼華僑》外,一套定位為“小百科全書”的《鼓浪春秋》叢書也已交與出版社審校。這套叢書由外地文史專欄作家寫作,本地文史專家編審,按照經濟、人物、宗教等七個類別分為七本。 2、紀錄片《鼓浪嶼往事》計劃登陸央視 有的成果則借助于影像呈現。 今年3月,關于鼓浪嶼的十集系列微電影《美麗廈門·回眸鼓浪嶼》開播。《回眸鼓浪嶼》由省著名文史專家鄭國珍教授擔綱總編劇,本土導演呂祖松執導。“《回眸鼓浪嶼》不僅僅是站在歷史上說歷史。”呂祖松介紹,影片除了歷史背景,還加入了戲劇元素,還原上世紀初的鼓浪嶼,反映鼓浪嶼人文精神、以廈門本土真實故事為素材改編,涉及林語堂與廖家大院的羈絆、最早在鼓浪嶼發展西醫的郁約翰的故事、菽莊花園、家庭音樂會等,電影鏡頭的串聯,將觀眾再次帶回到鼓浪嶼的歷史傳奇中。 另一套紀錄片《鼓浪嶼往事》也已完成大綱,正在抓緊拍攝制作中。目前計劃制作成5集共50分鐘,后期還計劃把5集合并精剪為20分鐘的單集版本,登陸央視播放。 3、“名人牌”越打越響 文化挖掘,繞不開“人”,一年來,馬約翰、林巧稚等“名人牌”,越打越響。 10月底,兩岸清華七人制足球邀請賽在鼓浪嶼舉行。據清華校友總會秘書長郭樑博士介紹,這場足球賽還是兩岸清華第一次選擇在北京、新竹以外的地方開展的體育交流活動,之所以選中鼓浪嶼,正是看中兩岸清華與鼓浪嶼的特殊淵源——清華體育的標志性人物、曾任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的馬約翰教授,就是土生土長的鼓浪嶼人,也是鼓浪嶼一直著力打造的一張文化名片。 位于原荷蘭領事館二樓的馬約翰紀念館、以“馬約翰”命名的體育場、毗鄰馬約翰體育場而建的馬約翰廣場、高2.25米的馬約翰銅像……鼓浪嶼打造馬約翰品牌的努力讓清華人印象深刻,郭樑在賽后說,非常希望明年還來琴島“以球會友”。 也就在不久前,毓園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完成。 作為鼓浪嶼人、人民醫學家林巧稚的紀念園,毓園每年都吸引大量醫學工作者和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巨大的人流給毓園帶來不少壓力,再加上建園30年來,很少進行較大規模的修復,毓園部分區域土地裸露、設施老化,石頭書頁上的墓志銘也掉了色。 一切都隨著這次改造提升而改變:園內兩棵標志性南洋杉的樹壇壇沿鋪設了新的大理石條,成為游客小憩的好去處;石頭書頁的字重描上色,墓志銘清晰可見;園中小道旁已立起圍欄,圍欄內,植物一片生機勃勃……“提升毓園環境,把林巧稚的精神發揚光大,是一件充滿正能量的事。”《廈門日報》原副總編輯、傳記文學《林巧稚》的作者郭建堯說,鼓浪嶼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包括林巧稚在內的諸多“名人元素”。 |
相關閱讀:
- [ 10-20]2014年高考考生最愛百強大學 廈大福大上榜
- [ 08-02]福建高招文史理工類本二批常規志愿錄取昨日結束
- [ 07-16]高招文史理工本一批昨出檔 27所高校公布出檔線
- [ 11-02]2013年福建省政協文史工作研討會在榕召
- [ 09-29]文史專家顏立水:癡心同安文化42載造就"同安兵馬俑"
- [ 07-27]福建本二批錄取結果陸續可查 省外院校公布錄取線
- [ 07-07]文史理工本科提前批8日投檔 8部服務電話開通
- [ 05-25]兩岸共話媽祖神緣 臺720名信眾攜22尊神像抵同安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