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上萬人次參與城市義工 志愿服務上演愛的N次方
品牌塑造
發揮榜樣帶動力量,讓服務更具體更常態化
為了把市民吸引到這個集體中來,同時把人留住,協會不斷樹立品牌人物和品牌項目。
經營茶葉的王忠武是“中國好人”、“全國首批優秀五星級志愿者”;已經退休的柯秀清在社區教殘疾人做手工,每天堅持做三件好事;公交司機鄧貴麗不僅是廈門市勞動模范,也是“法庭義工”的一員;“新廈門人”許志仁在保安工作之余堅持帶著全家做義工,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他們雖然來自各行各業,但因為一個共同的身份——“城市義工”,而被人們記住。
品牌項目伴隨著服務領域的拓展而誕生。比如“身邊好鄰居”項目,義工根據就近原則,分組與社區里的困難家庭、孤寡老人結對子,跳出了過年過節送米送油的幫扶模式,深入到家中,幫忙整理日常家務、進行功課輔導、提供心理咨詢等;“法庭義工”項目則把觸角伸到公共部門,成為全國首個司法公益服務項目。
品牌項目讓服務更具體細微,讓服務對象更滿意,也給義工提供了更固定和常態化的平臺,更好地滿足了義工奉獻愛心的愿望。
社區治理
提升居民自主能力,探索社會事務治理模式
只有讓義工自主運作,才能讓志愿服務回歸本質,思明區委區政府帶著這樣的理念,徹底改變了以往行政命令或考核的形式,變身為“后勤保障”,一方面提供少量的資金進行獎勵和支持,另一方面通過宣傳營造“禮遇義工”的氛圍。義工成為一道橋梁,向社區居民征集“金點子”,提升社區居民自主能力,引導公民參與社會事務;還聯手“民生110”承接部分社會服務項目,為弱勢群體提供幫扶。
在曾厝垵改造之際,義工得知廈大嘉庚學院的一支暑期社會實踐隊完成了“曾厝垵固廢排放現狀及收集系統設計”的調查,特地邀請他們來參加活動。學生們用數據說話,得出結論——曾厝垵的垃圾桶數量少,布局也不夠合理,并寫成“金點子”交給義工。調查的成果又交到了社區領導的手里。社區方面當場就回復,將與環衛部門協作,增加垃圾桶的數量。得到這樣的答復,義工和學生們很受鼓舞,激起了更多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