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
好多“90后”,有話要問白巖松。
他們說,很茫然,對大學生活,對未來的茫然。他們向白巖松尋求答案。
白巖松說,“我不是賣大力丸的,沒辦法給你解藥。我的建議是,過好眼下每一天,每天都能有些收獲,別讓每天都虛度。”
昨天,央視名嘴白巖松來廈門,和大家分享閱讀。“別問我看過多少書,數量沒有任何意義,炫耀讀書比炫耀財富高明不了多少。讀書不在于告訴你一個驚人數量,而在于拓寬你的內心。”
主題是閱讀,但他什么都談,從手機、跑步到人生的堅持和中日關系。他更樂于跟年輕一代交流自己的領悟和曾經的成長。“我很看好‘90后’,你們身上沒有負載那么多沉重的東西,你們更加關注精神層面的愉悅和快樂。”
這話馬上贏得年輕一代的很多掌聲,但他馬上轉了話鋒,“我看好就有用嗎?真正起作用的不在于我,而在于你們自己。”“本科4年的專業,沒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思維方式能夠升級,形成獨立的人格。真正的大學應該是4個字:止于至善。”白巖松說。
關于中日關系
“日本愛傍大款,主動權在中國手里”
前幾天的國家公祭日,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使得中日話題再次升溫。
在白巖松看來,“中日關系歸根結底,主動權在中國手里。開玩笑地說,日本就是個傍大款的國家”。
他說,以前,中華民族非常強盛時,日本相當推崇中國文化,緊緊抱著中國大腿。后來,日本開始緊抱俄羅斯和美國的大腿,雖然美國在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如果中國非常強大了,日本也會緊緊抱著你的大腿。只不過現在,日本并沒有覺得我們強大,至少他們內心沒這么覺得。“日本看樣子是沒辦法搬家的,我們和日本還要一直當鄰居。既然它沒辦法搬家,我們就要學會相處。”白巖松眼里的中日相處,不是戰爭方式,也很難是曾經的蜜月方式,“而是有問題能解決,該合作的要合作”。
中日之間的很多歷史問題,白巖松覺得,交給時間。“時間會讓日本人的內心變開闊,也會讓中國人的內心變強大。當你不理會它的時候,它就什么都不是了,就很好相處。”
關于新聞職業
“學新聞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電視前的風光,讓很多“90后”也想學新聞。但資深媒體人白巖松卻當場力勸,“這年頭,還有打算學新聞的?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勸你了。”
他說,新聞要作為養家糊口的行當,不是好行當。全世界來說,新聞都不是什么好職業。
白巖松不介意談收入。“這行業的收入水平,在各國都不是很高,都屬于中等偏下。如果要想有更好的收入,去中國移動、中石化、中石油,多好,千萬別去中央電視臺。我們已經10年沒漲過工資了,還降。”
他也坦言,新聞人總是因為理想支撐。“在精神方面,新聞人總是卑微地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努力推動社會進步。新聞人能夠擁有更開闊的視野,見更多的人和世界。”“學新聞有風險,入行需謹慎。”白巖松說,總體而言,從更現實的層面,新聞行業不是好職業。
關于跑步
“別讓有樂趣的事情變成了考試”
白巖松一來就夸廈門真美,“中國最漂亮的馬拉松賽道,就是廈門。每年馬拉松,我有很多同事都來跑。守著廈門這樣的地方,不跑步,真是太浪費了。”
他也在跑步,“但我的目標不是跑馬拉松和成績。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跑步,這是好事,但我卻看到一種不好的苗頭,顯現出中國式的功利色彩。要跑進5小時,要跑進4小時,自己給自己考試。中國人考試還不夠多啊?”白巖松一周跑5天,每次跑6-8公里,“想快就快,想慢就慢。不要把有樂趣的事情,變成了考試”。
關于堅持
“不喜歡堅持這詞,要嘗到其中甜頭”
“我并不喜歡堅持這詞,無論是跑步,還是別的事情。”白巖松說,別人總講,失敗乃成功之母,大家要堅持到最后。“但我往往看到很多人堅持了很久,仍然走向了失敗。”
他的觀點是,要嘗到其中的甜頭和樂趣,這才是關鍵。
白巖松用長跑來形容。“別人問,那么冷的天跑步真苦,你怎么還能堅持?我說,我很開心啊,那么冷的天,我跑一會就熱起來,我很享受它,不跑反而難受。我不用咬牙皺眉地去堅持。”
無論學習、做事還是創業,這就是他的答案。白巖松說:“別總咬牙說,我得堅持,我得堅持,要找到這件事其中的樂趣和甜頭,這才是動力,而不是拿堅持苦哈哈地跟自己較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