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引領 共同締造美麗廈門 改革開放30多年的廈門歷經風雨洗禮,站在法治建設新的歷史節點,敢于創新的廈門人以法治為引領,掀起了“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熱潮,以生動的實踐賦予了“法治廈門”新內涵。 美麗廈門,平安建設是基礎。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詹滄洲說過,“沒有法治,就沒有秩序,平安也無從談起。”他強調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和推進平安建設,要以法治方式推進平安共創、矛盾共調、治安共管、社區共治、成果共享的平安建設機制創新。 激發群眾熱情共同參與到平安建設中來,用共同締造理念扎實推進基層平安建設,是“法治廈門”的一大創舉。 在湖里興華社區活躍著這樣一群老年人,他們既是社區義務治安巡邏員,又是家庭守望互助隊成員。社區有什么安全隱患,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 這是平安建設中最基礎的網——群防群治網,加上陣地控制網、科技防控網,一同構筑了堅實的平安共建、治安共管網。 此外,廈門還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人民調解組織以及“好厝邊”會所、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及時有效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同時加大對協助打擊犯罪有功人員的獎勵力度。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引導群眾為美麗廈門、平安廈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形成“平安廈門人人參與,廈門平安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讓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光憑熱情是不夠的。法治社會,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任重道遠。 如何將法律知識、法治觀念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深入民眾心中,讓他們知法、懂法、用法,考驗著普法部門的智慧。 多年來,市依法治市辦高揚普法大旗,創新普法方式,將“法”的種子播撒進民間,使之成為點亮群眾生活的一盞盞明燈。 如今走在鷺島的大街小巷、社區街道,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苑等隨處可見。“法言法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戲曲、答嘴鼓、小品、相聲等形式逐步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 法治微電影、“法律在線”手機App, “掌上普法”,“百姓法治講堂”……讓法治宣傳“無孔不入”。 “普法要真正深入人心,關鍵要讓群眾感受到法不僅僅是用來規范、約束他們的行為,更是他們維護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市司法局局長葉勇義認為,只有讓群眾從“要我學法”變為“我要學法”,普法才算達到了成效。 因此,在創新普法方式的同時,市司法局加大了法律援助的開展。目前,全市建立94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面推行“點援制”,2010年以來累計辦理法律援助案件達21036件,接受群眾來訪5萬多人次。 感受到法律公平的陽光,群眾的理念開始轉變,他們不僅是法的遵守者,還自覺擔當起了法的宣傳員。 全民普法,共締平安,共締美麗。 “法治廈門”奏響了一曲和諧美妙的樂章。學法、普法、用法、護法環環相扣,美麗廈門,在依法治市中闊步前行,充滿活力! |
相關閱讀:
- [ 12-22]蘇樹林:政府要不怕受監督、不怕當被告
- [ 12-05]廈開展首個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活動 與市民面對面
- [ 12-01]榕志愿者服務條例施行 志愿服務將制度化法治化
- [ 11-25]用公正守護法治生命線——福建加強法治建設推進依法治省綜述之二
- [ 11-18]立良法以行善治——福建加強法治建設推進依法治省綜述之一
- [ 11-14]龍巖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建立“綜治負面清單” 精準實施查究問責
- [ 11-12]光澤縣鐵關村:村民的疙瘩用法解 村里的事業火起來
- [ 11-03]翔安區將抓實法治政府建設 研究舉措增強全民意識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