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 書店選擇不必跟商圈 導報記者注意到,近幾年,最先倒閉的書店,基本位于繁華商圈。中山路、鼓浪嶼、梧村車站、SM城市廣場等繁華地段,成了書店的“墳地”。 這些繁華地段,因為租金高,讓民營書店難以支撐。據業內人士介紹,早期,這些書店確實給商圈帶來人氣,但是,隨著人氣上漲,租金也跟著高企,反而讓書店難以維持。 在書店門店的選擇上,商家已經開始選擇走特色路線。譬如,廈門不在書店,開在華新路一棟三層老別墅里,有自己獨立的院子,主打“最美”品牌,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 馬懷偉說,民營書店扎根商圈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后,民營書店的選址,將更多尋求自身定位,而不再一味追求商圈。 根據自身定位、量身打造、吸收人氣,將是民營書店選址原則。 解讀 想挺過“寒冬”要自身創新轉型 馬懷偉,曉風書屋業務主管,在廈門從事書店經營10多年。 在他眼里,一個城市,不能沒有書店,這是一個文化符號。廈門出臺對實體書店的扶持,被他看作“救市”開始的信號。 對于“救市”,馬懷偉說,政府在租金、貸款方面給予書店補助,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民營書店的壓力。“一線城市兩年前就出臺了對民營書店的‘救市’,‘救市’舉措能夠讓民營書店看到一些希望,至少能夠讓民營書店有堅持下去的信念。” 不過,他說,政府扶持,只是給經營者打一針強心劑。因此,書店要有出路,還是要積極尋找創新之路。 他說,目前,曉風書屋也在設想對書店的經營方式進行創新。純圖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需求。今后,曉風書屋或許也將引入一些廈門的紀念品來賣,有可能的話,還將賣一些飲品,舉辦一些團體活動。 救市 每年設專項資金扶持民營書店 不過,在曉風書屋傳出再撤門店后,也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廈門市已經著手“救市”。 日前,廈門市文改辦、市文廣新局、市財政局聯合出臺了《廈門市扶持民營實體書店發展暫行辦法》。《辦法》明確,從2015年起,每年將安排200萬元至3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民營書店。 《辦法》規定,申請專項資金扶持的書店營業場所面積原則上不低于30平方米,出版物的經營面積占總營業面積的比例不低于60%;出版物發行為其主營業務,出版物銷售收入占比不低于50%。 專項資金分項目補助、貼息貸款、成本補貼、特色獎勵四種方式資助符合扶持條件的民營書店。 項目補助方面,年最高補助金額不超過10萬元;貼息貸款,主要用于對有償還能力的書店進行場所改造建設、專業設備更新等業務領域拓展時所發生的銀行貸款利息給予補貼,每家實體書店貼息補助總額不超過50萬元;每家書店每年的成本補貼總額不超過30萬元;特色獎勵方面,每家書店一次最高獎勵金額不超過20萬元。 |
相關閱讀:
- [ 12-07]民營書店光合作用重組失敗 創始人轉電子閱讀
- [ 07-05]高房價壓垮了民營書店
- [ 04-25]廈門將組建"文化國企" 民營書店有望租公房店面
- [ 01-10]民營書店深陷經營危機 政協委員建議免稅減租
- [ 11-05]民營書店經營之困:高額成本難以為繼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