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港口設備的守護神” ——記新時代“學習型”產業工人 代表馮鴻昌 港口經濟是廈門經濟的生命線,自己能夠為美麗廈門建設貢獻綿薄之力,深感無限光榮、使命重大,35歲的馮鴻昌擁有這樣的情懷。 作為新時代“學習型”產業工人的代表,1997年入職后,他潛心鉆研,從學徒工煉成了行家。面對碼頭設備使用中出現的“疑難雜癥”,他憑借高超的技能,攻克難題,帶領班組完成446項技術革新,每年創效2000多萬元,被稱為“港口設備的守護神”。 刻苦鉆研,學徒工煉成行家 “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發奮學習才能成就未來。”這是馮鴻昌的學習理念。1997年,馮鴻昌進入海天公司,從事碼頭設備維修工作。他不怕吃苦,潛心鉆研,學習實際操作技能,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術水平、機械設計、計算機操作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經過不斷學習,馮鴻昌拿下高級鉗工、計算機操作員等數十個職業資格證書。 港口機械多是進口設備,技術含量和自動化控制程度高。馮鴻昌挑戰困難,勇往直前,把主要精力都花在鉆研維修技術資料和設備圖紙上。他編寫了《龍門吊培訓教材》、《康明斯柴油機技術規范》等10多本通俗易懂的材料,成為港口維修人員學習交流的重要資料。 勇于創新,攻堅克難顯成效 2013年10月,他與班組成員進行理貨模式的革新,通過PLC獲取岸橋作業參數,實時抓拍集裝箱圖片,根據圖片自動識別集裝箱箱號,將原本由人工確認的數據交由系統自動完成。該改造由傳統的“一人一條作業線”轉變為“一人多條作業線”,碼頭人員可在辦公室進行遠程操作,辦公條件及安全性得到較大提升,在全國碼頭上得到推廣。 技藝精湛,監造設備挑重擔 代表公司監造大型設備,是對整體技術和安全性能把關的工作。2003年,馮鴻昌遠赴上海,監造兩臺國內最大跨距(50米)的龍門吊。在驗收時,他一次次匍匐爬進溫度高達60多攝氏度的箱體內部,對焊接工藝、安裝精度進行驗收,提出了近100條整改要求和合理建議,得到了高度認可。 2004年5月,公司購買8臺價值高達6000萬元的龍門吊,馮鴻昌再次被委以重任。在監造中,外資設備國內制造廠的德籍工程師對馮鴻昌提出吊具控制、液壓系統程序修改等技術問題拒絕更改。作為把關人,他當場動手對設備進行調試,憑借精湛的技藝,找出技術缺陷,令在場的外國專家刮目相看,保證了設備正常引進和使用。 |
相關閱讀:
- [ 12-08]廈門:工人施工挖土刨出硬物 細看發現竟是一炮彈
- [ 11-25]廈門五通工業區1號樓 工人切割不當引燃了廠房
- [ 10-15]工人過馬路被豪車撞飛 掛廈門牌照司機并非車主
- [ 09-21]廈門:思明城市義工清洗道路 體會環衛工人辛苦工作
- [ 08-21]廈門:一在建工地凌晨發生坍塌 三名工人被埋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