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編者按:
2014年對于廈門道路交通來說,是“動蕩”的一年。這一年,軌道1號線、仙岳路-成功大道立交橋提升工程圍擋施工,城市道路不斷優化升級;這一年,東渡郵輪碼頭、廈門機場T4新航站樓啟用,周邊路網調整,進出廈門的游客與日俱增……可以說,2014年廈門道路交通環境壓力達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面對道路交通新形勢和新變化,市公安交管部門陸續推出流動執法車、國慶首次限行、恢復監控抓拍記分、45條道路限速調整等一系列管理、整治和服務舉措,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保障2014年道路交通安全平穩過渡,讓市民出行更有序、安全。
本期開始,本報將攜手市公安交管部門,分期回顧2014年廈門走過的交管之路,并展望2015年的交通管理新氣象。
1月1日
拓寬交通事故救助范圍和金額
2014年1月1日,《<廈門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明確了交通事故社會救助操作流程、部門職責、追償強制措施等內容。
其中最關鍵的是拓寬了救助渠道,擴大了救助范圍,提高了救助金額,放寬了申請條件。規定因交通事故受傷致殘或死亡,肇事者無力賠償,造成受害人家庭生活困難的三種情形,均可申請一次性困難救助。并把死亡一次性救助最高限額提高至5萬元,傷殘人員一次性困難救助最高限額提高至3萬元。
點評:降低了救濟門檻,提高了救助力度,擴大了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受眾度,讓救急救助作用更加凸顯。
5月1日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十周年
201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10周年,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門的執法依據,也是交通參與者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
點評:十年來,《道交法》及配套的一系列法規、規章日益完善,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對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廈門相關立法部門根據本市道路交通管理特點,陸續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等地方性法規及政府規章,助力《道交法》發揮出更大的法制規范作用。
6月1日
非綠標車島內限行
2014年6月1日起,廈門施行非綠標車在島內違反限行規定處以200元罰款的限行規定。限制區域及時段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每日7時至9時、17時至20時禁止限行車輛在島內道路上行駛;第二階段為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日7時至20時禁止限行車輛在島內道路上行駛;第三階段為2016年1月1日起,禁止限行車輛在島內道路上行駛。
點評:據統計,2013年全市氮氧化物總排放量為3.3噸,其中機動車排放量為2.1噸,占63.4%。而僅占汽車保有量約10%的黃標車(約6萬輛)排放量卻超過機動車總排放量的50%,為廈門大氣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為改善廈門環境空氣質量,推進黃標車淘汰勢在必行。
7月24日
車駕管便民服務升級
2014年7月24日,公安部集中推出16項便民利民舉措,其中包含“機動車可省內跨地市檢驗”和“駕駛人可省內跨地市考試”。連續三年獲選“全國一等車管所”的市交警支隊車管所積極細化實施細則,及時將兩項舉措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同年底,市車管所車管便民服務平臺一期基本完成,機動車遠程查驗監控系統、駕駛人考試監管系統、4S店機動車登記服務系統和影像檔案管理系統軟件安裝完成并投入應用,便民舉措進一步升級。
點評:市交警支隊車管所堅持踐行車駕管便民利民服務。如公安部推出便民舉措之前,我省就實現了小型汽車全省跨地市檢驗。廈門率先完成系統升級,于2014年5月1日起開始實行除大型客車、校車外,機動車全省范圍內異地檢驗。
9月25日
流動執法車上崗
2014年9月25日,市交警支隊10輛流動執法車正式上崗。湖里大道、文園路、蓮前東路、蓮前西路、嘉禾路、成功大道、湖濱中路等及“四橋一隧”成為流動執法車重點巡邏路段。2014年11月起又公開征集了200個私家車,在其車身安裝行車記錄儀,記錄下行駛過程中發生的好人好事、不文明行為及違法行為,而后傳送至交管部門,成為判定違法行為的依據之一。
點評:違法變道、加塞等動態違法行為在廈門道路高發,但查處率較低,這與固定監控和交警現場執法存在局限性有關。而流動執法車、私家車志愿者有助于打破局限,成為交通執法力量的有力補充。據悉,流動執法車上崗首日,共有797起違法行為被流動執法車“收入法眼”;運行1個月共采集交通違法1.36萬起,全市道路交通警情環比下降4.58%。
10月1日
國慶首次限行
2014年10月2日至5日每日9時至18時,鷺江道、環島路、思明南路、思明北路、民族路、演武路、虎園路、成功大道、環島干道、大同路等老市區和景點周邊的部分路段實行小車單雙號限行。外地車與本地車都受此限,違者處以200元罰款。
點評:國慶限行在廈門為首次。據統計,2014國慶黃金周期間堵情的報警次數下降四成,其中2日-5日全市堵情報警次數平均下降75.9%,沒有發生嚴重交通擁堵事件。交通事故數量也同時下降,2日-5日限行期間,全市交通事故日報警量392起,環比下降31.8%。限行區內的游客接待量不降反升,如鼓浪嶼共接待46.77萬游客,同比增長5.93%。未來,隨著各項配套措施的不斷完善,限行也許將是特殊時段內“治堵”的一個重要手段。
11月1日
12個路段違停嚴管
2014年11月1日起,廈禾路、禾祥西路、湖濱南路、湖濱東路、湖明路、鳳嶼路、金尚路(呂嶺路口至枋鐘路口段)、仙岳路東段(金尚路口至環島干道路口段)、湖里大道、枋湖東路、枋鐘路、枋湖北二路等12條違停“重災區”道路被納入違停嚴管范圍。車輛在以上路段違停,不僅要受罰,還將被依法拖移。隨后,廈門首次開放了165個夜間免費限時停車位,停放時段為20時至次日7時,其他時段禁停,進一步滿足部分路段的停車需求。
點評:嚴管主、次干道及市民反映突出的機動車亂停放行為將使機動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同時有助于引導車主樹立“停車應按位停放、違法停放必受罰”的文明參與交通理念。
12月1日
恢復監控抓拍記分
2014年12月1日起,廈門對電子監控抓拍的交通違法行為恢復記分機制。如不按規定使用車燈記1分;不系安全帶記2分;不按規定超車記3分;超速20%以上、未達50%記6分;超速50%以上記12分等。這意味著車主極可能因為一個記分周期內被記滿12分而重新學習,可謂史上最嚴記分規定。
點評:根據法律規定,這些違法行為早已屬于記分之列,但過去受高清監控設備不足之困,普通社會車輛被監控抓拍到這些違法行為“只處罰、不記分”。而今,全省各地高清交通技術監控設備不斷完善,為非現場確認駕駛人提供了科技支撐,嚴格記分管理勢在必行。將加大駕駛人管理力度,減少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維護通行秩序。
12月2日
“全國交通安全日”深入人心
2014年12月2日是第三個“全國交通安全日”,“抵制七類違法,安全文明出行”是今年的主題。當日,市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聯合市公安、文明、教育、交通、司法、安監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全國交通安全日”主題宣傳活動,安全文明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點評: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設立“全國交通安全日”、組織開展全民性交通安全教育活動有利于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行業盡責、公眾參與”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引發全社會對交通安全問題的關注,從而有效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識,警示市民自覺摒棄交通陋習,養成文明出行好習慣。
12月13日
45條道路限速調整
2014年12月13日0時,市公安交管部門對廈門45條道路進行限速調整。其中,成功大道、湖濱北路、湖濱南路、文興隧道、云頂隧道等39條道路提速,蓮岳路、嘉禾路(輔道)、興湖路(輔道)、松柏路、公園南路、會展南路等6條道路首次限速。
點評:這是廈門有史以來最大波的道路“提速”。主要源于2014年12月1日起廈門恢復電子監控抓拍記分管理,交通秩序不斷改善的同時,部分路段限速偏低、標識標線不夠清晰等問題也相繼涌現。市公安交管部門積極響應,對市民反映突出的路段限速不合理,標識、標線存在不足等問題,聯合各交通管理單位進行整改。進一步提高了廈門路網通行效率,提升廈門道路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