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溫泉之都”成為廈門一張新的城市名片。
廈門科學開發利用溫泉,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發展。
隨著中國礦業聯合會日前發布《關于命名濟南等五地“中國溫泉之都(城)”的通告》,廈門又增添一張城市名片。廈門市與濟南市同時獲得“中國溫泉之都”稱號;此外,福建省漳州市、廣東省豐順市、河北獻縣獲得“中國溫泉之城”稱號。
從2013年初啟動創建工作,到如今正式獲得“中國溫泉之都”稱號,這期間廈門付出哪些努力,又憑借哪些優勢贏得該項榮譽?今日,本報聯合市國土房產局為您一一“揭秘”。
廈門日報訊(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明蕾 本版圖/市國土房產局提供)
名詞
中國溫泉之都
為合理開發利用地熱這一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國土資源部于2010年初開展了“中國溫泉之鄉(城、都)”等命名和創建工作。福州、天津、重慶于2012年首批獲得 “中國溫泉之都”命名。
要申報命名“中國溫泉之都”,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具有溫泉(地熱)資源地質勘查報告及資源儲量備案證明、溫泉(地熱)動態監測報告、溫泉(地熱)開發利用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分析報告、當地政府發布實施的地熱資源管理辦法、溫泉(地熱)勘查開發規劃和可采熱流體量大于20000立方米/天等。
地熱資源
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像一個巨大的“熱水瓶”,外涼內熱,越往里溫度越高。蘊藏于地球內部的熱量,就是地熱。而地熱資源則是指能被人類利用的地球內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等。除了天然出露溫泉,目前能夠被利用的地熱資源還包括通過熱泵技術開采利用的淺層地熱能、通過人工鉆井直接開采利用的地熱流體及干熱巖體中的地熱能。
我們熟知的溫泉,是一種地下自然涌出的地熱資源,水溫一般高于該環境年平均溫5℃。溫泉的形成有兩種途徑:一是地表水通過滲透形成地下水,受下方地熱持續加熱,后由于內部壓力變化,循裂縫上升涌出地面,形成溫泉。二是因地殼內部的巖漿作用或火山爆發,附近含有孔隙的含水巖層受熱成為高溫熱水,大部分便會沸騰為蒸汽。
浸泡溫泉,可以使人舒展筋骨、消除疲勞、減輕肌肉疼痛,使身體得到按摩與放松,從而舒緩情緒、舒暢身心,并恢復身體機能。
廈門地熱溫泉資源豐富,而且水量較大。
“國土房產知識進校園——地熱知識講座”大同中心小學場。
1廈門有哪些地熱溫泉資源?
14處地熱溫泉資源遍布島內外,且水量較大
要獲得“中國溫泉之都”的稱號,溫泉資源的豐富性是必備條件之一。提起溫泉,你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不是“島外”二字?日月谷、盛之鄉、翠豐,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溫泉酒店的確均在島外。不過,若說起溫泉資源,廈門可不止島外才有。
記者從市國土房產局了解到,近年來廈門開展了全市地下熱水資源調查。截至2013年底,廈門島內外共發現14處地熱溫泉資源。其中,思明為筼筜地熱,湖里為五緣灣地熱,集美為杏林灣地熱,海滄為東孚地熱,翔安為內垵地熱、東山地熱和大嶝地熱,同安為坤澤洋地熱、洪塘地熱、東塘地熱、湯里地熱、一甲地熱和鳳南農場地熱、后埔地熱。
市國土房產局在組織開展全市地熱資源專項調查中發現,廈門不僅地熱溫泉資源豐富,而且水量較大,允許開采量達到34240立方米/天;地下熱水溫度較高,基本在40攝氏度以上,杏林灣溫泉地下水溫度高達93攝氏度。同時廈門溫泉水質多元,有淡有咸,含有二氧化碳、硫化氫、偏硅酸、氟等化學成分,具有較高的醫療理療價值。廈門地熱溫泉資源呈山海分布,很有特色,不僅山里、山前有地熱,河床、河岸有溫泉,而且海灘、海域也有地熱。一些溫泉開發項目更是頗具規模,集美、翔安、同安等地還有部分溫泉正在規劃中。
2“中國溫泉之都”稱號怎么獲得?
法制先行規劃指引,一《辦法》兩《規劃》接連出臺
曾有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地熱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如果盲目超量開采,也會造成溫泉資源的枯竭,同時還會破壞周邊環境。因此摘得“中國溫泉之都”的稱號,靠的不僅是溫泉資源眾多,還必須有良好的管理辦法和合理的開發利用水平。對廈門而言,這一條件對應的便是一個《辦法》和兩個《規劃》的接連出臺。
2013年初,廈門啟動“中國溫泉之都”創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舉全市之力全面開展創建工作。在國土資源部、中國礦業聯合會及其地熱專業委員會、福建省國土資源廳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下,廈門完成申報“中國溫泉之都”的各項材料編制工作。在眾多申報材料中,《廈門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和《廈門市地下熱水(溫泉)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4-2023)》、《廈門市溫泉資源開發利用控制規劃》是重中之重。
首次頒布地熱資源管理規范性文件
2014年5月13日,市政府印發《廈門市地熱資源管理辦法》并正式施行,這是廈門第一次專門針對地熱資源管理正式頒布規范性文件。該《辦法》從地熱資源的勘查、儲備、利用、監管四大方面做出規定,對規范廈門地熱資源管理,提高地熱(溫泉)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整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辦法》根據廈門城市性質和功能首次提出優先開發要求,明確了廈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和目標。在資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下,優先發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與旅游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地熱開發項目。而對于在成片開發區域內適宜集中供應地熱資源的,實施統一開發、集中供應。
對適宜集中供熱、具備與土地開發利用結合的地熱項目,《辦法》也做出了規定。地熱探礦權、采礦權,采用招拍掛方式出讓,其中具備條件的應與其相配套的開發利用項目土地使用權捆綁出讓。那些要報廢的地熱井應申請備案,并按要求進行封堵,棄水水溫、水質也要符合環保部門規定的排放標準。
兩大《規劃》推動創建“溫泉之都”
去年,廈門先后編制并實施了《廈門市溫泉資源開發利用控制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廈門市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專項規劃(2014-2020)》(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成為廈門創建“中國溫泉之都”工作中的重要砝碼。《規劃》立足眼前,建立了綜合利用模式,實現溫泉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專項規劃》展望未來,對廈門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的近期和遠期工作目標和任務進行了安排。
從《規劃》來看,廈門溫泉資源將按照“海泉互動、山泉互融、區域聚集、組團發展、軸線串聯”的布局理念,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兩軸兩帶五區多組團”的空間結構布局。《規劃》根據土地利用現狀,分析研究了各溫泉的開發利用方向和模式,理順了溫泉相關用地的功能布局、道路系統和周邊區域關系。對溫泉點進行了規劃保護控制;對周邊契合溫泉產業發展的重點地段,提出了發展方向和建議性的規劃控制指標。
2014年7月7日,《專項規劃》正式實施,為廈門下一步開發利用地熱資源起到了指導和推動作用。《專項規劃》結合廈門市地熱(溫泉)資源特點、開發利用現狀及社會發展對地熱(溫泉)資源的需求形勢進行編制,從地熱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與保護兩個方面,安排了近期和遠期工作目標和任務。《專項規劃》的批準實施,將促使廈門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朝著“有序開發、有償使用、集約利用、有效保護”的目標邁進,促進地熱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
榮獲“溫泉之都”
有何益處?
增加旅游收入和就業機會,助力美麗廈門建設
“中國溫泉之都”對廈門而言,不僅是一個新城市名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擴大廈門地熱溫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助于廈門塑造溫泉旅游休閑整體品牌,提升片區土地價值,帶動區域經濟繁榮,提升廈門整體競爭力。總的來說,廈門創建“中國溫泉之都”會帶來明顯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助力建設美麗廈門。
經濟效益:吸引客源增加旅游收入
廈門正式成為“中國溫泉之都”,最直接的效益便體現在經濟發展上。科學開發利用溫泉,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增加旅游收入,創匯效應顯著。不僅可以為會議會展、酒店、餐飲、娛樂業、零售業帶來巨大客源市場,從而對旅游支柱產業發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時可以間接帶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建、文化等行業發展,進而刺激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起到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為廈門區域經濟發展帶來間接效益。
社會效益: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從社會效益上來看,科學開發利用溫泉,勢必會讓溫泉旅游成為廈門市旅游業發展的新增長點。憑借廈門的對臺優勢,通過廈臺旅游合作發展,能夠凸顯廈門旅游特色,增強廈門的區域社會經濟中心地位及城市輻射能力。隨著溫泉旅游的日漸開發,市民們休閑度假的方式也會日趨增多。市國土房產局將會加快健全均衡發展、覆蓋城鄉的溫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構建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美好的生活環境。溫泉旅游產業的崛起,還可以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環境效益: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若論環境效益,可以直接用一組數字來直觀說明。廈門申報區地熱資源允許開采總量為34240立方米/天,平均溫度為60攝氏度。若全部利用,相當于節煤74390噸,相當于每年減少排放177495噸二氧化碳、1264噸二氧化硫、4464噸氮氧化物、5951噸懸浮粉塵和7438噸固體廢物,每年可為國家節省至少3461萬元治污費。同時,通過用保并舉,科學開發利用溫泉,有助于合理利用地下水資源。
背景
廈門創建工作
2013年,廈門啟動“中國溫泉之都”創建工作。
2014年10月底,申報各項準備工作圓滿完成。
2014年11月進行公示,近期廈門正式獲得“中國溫泉之都”命名。
鏈接
開講座辦比賽
溫泉知識進校園
申報“中國溫泉之都”期間,市國土房產局走入廈門“李四光中隊”所在的十所小學,邀請福建溫泉專業委員會及廈門地熱管理公司人員,開展了多場地熱知識科普講座。
給孩子們“上課”,生動活潑是第一要求。市國土房產局在組織科普講座時,結合知識問答、圖片展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幫助孩子們了解地熱資源的國情、市情,呼吁大家為節約溫泉資源、保護地熱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4·22”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期間,市國土房產局與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團市委聯合舉辦了“愛地球,愛廈門——假如我有一汪溫泉水”少年兒童創意比賽。以征文、繪畫手工等形式,鼓勵孩子們學會自己“支配”資源,從而增強大家珍惜和保護地熱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據了解,活動共征集作品千余幅,繪畫手工組、征文組共產生一等獎4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9名和優秀獎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