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 有毒氣還有“暗器”
有的箱涵甚至只有一米多點高度。 清淤工人的隊伍里也有父子兵,但現在只剩下1組了。因為許多年輕人吃不了這份苦。執行12號東側排洪溝的清理任務,對于楊賢平和他的組員們來說,工作條件已經算得上不錯——從井口向下走,便可抵達高度有1米8,寬度10來米的箱涵內,工人可基本站直身體。楊賢平回憶,若遇到矮的箱涵,甚至只有一米多點高度,大家只得小心翼翼地挪動身子,蹲著向前走。幾個小時下來,腿全都麻了。 而如果仔細凝視安尊強的下水褲,就可以看見好幾個用502膠水沾上的“補丁”。事實上,在黝黑的污水中,除了腥臭的淤泥,還藏著一些“暗器”。燒烤竹簽就是其中的大頭。“割破衣服還是小事,一不注意把手刺過去,那就慘了。”安尊強說,自己不少兄弟就都被竹簽刺了,更有一人鮮血直流,直接送到醫院。除了竹簽,污水里面還有玻璃、木頭、水泥塊,“有什么辦法,只能小心啰。” 盡管大部分生活排泄物都已經過化糞池處理,但安尊強也遇到“一推開手上全是糞便”的情況,而數小時牢牢陷在淤泥中,讓所有清淤工人的腳趾頭幾乎都會發疼發麻。 【快樂】 每天都像小型聯歡會 苦累臟臭,伴隨著他們的工作,但讓不少清淤工人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廈門市民的友好態度,“擠公車或者去外頭,我自己都嫌臭,但市民的態度卻都很友善。”清淤工何曰松感慨。 楊賢平介紹,這些清淤工人們多來自貴州、四川,“很多都是老鄉,親戚介紹親戚,就這么過來了。”在地下,除了齊心協力地勞作,每天都像召開著一場小型聯歡會——女孩會在底下一邊傳遞袋子一邊聊聊家常,男孩則唱唱流行歌曲,年紀大的會哼起家鄉民歌,興起時,大伙還會一起哼上幾句。 回到地上,雖然大部分工人都住在前埔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中,但每天工作完,他們便會聚在一起,打打牌喝點小酒,放松一下。 【拍攝手記】 那一束束光的指引 記者 王火炎 這是一次難得的拍攝。 穿上連體膠褲后、我戴上安全帽,在老楊的帶領下順著木梯緩緩下到井下的管道,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借著手電筒的光,只見墨綠色的污水不時泛著泡泡。管道內,近40厘米深的積淤讓我幾度陷入淤泥,以致“難以自拔”,我一手拿住相機一手牢牢抓緊老楊的胳膊,避免因失去平衡跌入又黑又臭的淤泥里。 “來,走邊緣來橫著走,中間有綁好的袋子不好走。”老楊攙扶我的手說道,在老楊的幫助下,我拔一腳,邁一步,終于在前方兩米處看到清淤工們頭頂那一束束劃破黑暗的光。說實在的,作為攝影記者,我一直不想也不愿多提采訪的辛苦,因為那只是我的工作。然而,當我在井下面對那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對未知空間的恐懼感還是籠罩心頭。 然而,在那一束束光亮的指引下,當我看到清淤工們一次次反復掀、挖、綁……我不停地按著快門,定格一個個“血管清淤”的瞬間,我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記錄。 【數據】 一上午兩千袋淤泥 75名清淤工人在12號東側排洪溝的清理工作中,只需一個上午,就會堆起約兩千袋的淤泥。 記者從廈門市政工程管理處的排水科馮科長了解到,從2012年到2014年,正是這些清淤工人清理了島內思明到湖里片區44條排洪溝31萬立方米的淤泥,為廈門市民消除了不小的安全隱患。“他們的工作,是排水系統中最苦最累的,也是極有價值的。” |
相關閱讀:
- [ 01-10]工人建房子不慎摔死 雇主房主被判擔責賠55萬余元
- [ 01-05]廈門技術工人馮鴻昌獲“中華技能大獎” 繼蓋軍銜后又一榜樣
- [ 01-02]福州市區每天路面垃圾20噸 誰來保衛環衛工安全
- [ 12-22]福州環衛工兩年發生交通意外84起 其中死亡兩人
- [ 11-27]廈門今年死傷多名環衛工 黎明及高峰期最易出意外
- [ 11-18]辛苦又低薪安全保障低 廈門環衛工缺工率仍有30%
- [ 11-08]福州大片區域停電 因鋸樹不慎致高壓線短路
- [ 11-03]駕船清掃河面垃圾 龍巖兩環衛工人被困河中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