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楊繼祥 林岑)“長期以來,很多地方政府對社會事務習慣于‘包打天下’……但是,‘干部費力未盡討好,政府花錢還經常挨罵’的情況屢屢出現。為此,去年以來,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著力構建與百姓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1月8日,《人民日報》對社會治理創新的“廈門范本”點贊。這是今年繼1月7日在該報頭版的評論、《中國青年報》1月5日頭版頭條報道之后,中央媒體再次點贊廈門。 梳理《人民日報》年終推出的這組系列報道,不難發現與習總書記新年賀詞的內在邏輯聯系。習總書記在賀詞中由衷慨嘆,“我們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贊”。《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第一大報,在對中央各部門和全國各項工作的這組年終述評中,放眼全國近3000個縣區,海滄的社會治理實踐范例被頻頻點贊,這是對“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肯定,指標意義不言而喻。 “廈門的社會治理改革有內涵有創新,目前在全國處于領頭羊的地位。《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點贊理所當然,這也是對海滄創新發展的肯定。”昨日,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執行院長鄧大才教授對記者如是說。 “廈門從過去‘1.0版’管理有序、‘2.0版’服務完善、‘3.0版’組織健全,進一步過渡到‘4.0’版的‘協商共治’治理模式,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新型治理體系,為其他地區提供了一個可以復制推廣的樣本。”去年11月18日,在第一屆中國地方改革創新經驗發布會上,以海滄為代表的社會治理創新“廈門范本”開始走向全國。 “實至名歸!”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徐勇教授對于此次央媒頻頻點贊廈門,并不感到意外。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一周年之際推出的這幾個社會治理典型,旨在揭示我國的社會治理創新不僅有頂層設計,底層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廈門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海滄充滿活力,這活力來自于改革創新的理念和行動。”《人民日報》福建分社副社長蔣升陽說,作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試點區,海滄發動群眾參與社會管理,從以往政府“替民當家、大包大攬”向“共同參與”轉變,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諸多寶貴經驗。 在民政部基層政權司副司長朱耀垠看來,社會治理創新要落實到基層,就要有平臺和載體。廈門海滄以社區為平臺,以老百姓關心關注的切身事情為載體,吸引老百姓來共同參與,共建共享,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央媒體的頻頻點贊,在廈門及海滄大街小巷同時也引發了美麗回響“沖擊波”。新陽街道興旺社區居委會主任許敏芳欣喜地說,《人民日報》所報道的興旺“樓長會議”,以黨建為核心、形成了“微自治”機制,13日下午,社區又將召開“樓長會議”,共同探討將陽明路打造成“文明一條街”。 “通過‘樓長會議’等‘微自治’平臺,將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樓棟,社區所有事務由群眾說了算。”據許敏芳介紹,“樓長會議”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家庭會議”,遇到事情,“家里人”聚在一起有商有量,把“你”和“我”變成了“我們”。 |
相關閱讀:
- [ 01-06]廈門成立新媒體產業促進會 致力推動廈新媒體產業發展
- [ 11-12]廈門市啟動教育與媒體宣傳“網格化聯席制”
- [ 11-04]媒體盤點10大“買房最劃算”城市 廈門居首位
- [ 10-16]廈門集美區用新媒體直播“遵守交規、拒絕酒駕、尊重生命”警示教育活動
- [ 06-15]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在廈門開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