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種子種苗業基礎良好,發展潛力足。(資料圖)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雯 通訊員 王進峰)
以特色現代農業為抓手,深化農村改革,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農民更持續穩定增收。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廈門農業部門很快確定了新一年的工作任務。
近日,市農業局局長呂參軍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今年廈門農業部門將著眼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繼續向打造千億農業產業鏈的目標挺進,為廈門打造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美麗宜居鄉村。
特色現代農業 啟動四項工作
在寸土寸金的廈門發展農業,高附加值的特色現代農業是必然選擇,今年有四項工作已經陸續啟動。首先,繼續做精高科技種苗業。大力推進現代種業園區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苗企業。新一輪種子工程項目建設也箭在弦上,推動優良新品種選育工程、蔬菜育種實驗室等項目建設,并創新種業投入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種子產業。
二是著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今年,廈門將重點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和“菜籃子”調控基地,建設智能化溫室、鋼架大棚及節水噴灌等現代農業設施,用以發展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畜禽、水產等優勢特色農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一村一品”也將繼續擴大,鼓勵成立與本鎮、村主導產業或產品相適應的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三是做強做大農產品加工業。為提高農產品經濟附加值,廈門的做法是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原料基地、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培育品牌,繼續培育產業鏈條長、輻射帶動面廣、市場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的農業龍頭企業。
最后,繼續利用對臺優勢,深化對臺農業合作交流也是廈門提升現代農業水平、發展農業經濟的捷徑之一。目前,市農業部門正在加緊建設作為國家對臺農業交流合作窗口的“廈門海峽農業高新技術園”,同時大力支持對臺漁業、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等交流與合作,加強與臺灣農漁業農會(協會)、農業類大學等農業培訓組織的合作。
島外農業公園 推動三產融合
島外四區農業公園的建設無疑是廈門今年農業工作的一項重點。市農業部門按照 “美麗廈門”建設要求,著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建設美麗田園,著力打造集都市休閑農業、田園風光、美麗鄉村等于一體,產業、人文、自然生態與地方特色有機融合的大型“農業公園”,發展休閑、旅游和觀光農業,規劃、開發 “農家樂”旅游線路,建設生態觀光休閑農業旅游品牌的同時,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轉型發展
積極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著力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市農業部門將繼續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農業生產經營,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發展“公司化托管、專業化經營”等生產方式。
另外,探索由國有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帶頭,通過征用(只征不轉)、租賃、土地入股等方式,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實現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現代化。
通過三種方式 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收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呂參軍表示,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收入依然是廈門農業部門今年的工作重點,三種方式被視作增收法寶——
一是以產業促增收。鼓勵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扶持農民發展農產品初加工和農村服務業,增加經營性收入。
二是以就業促增收。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拓展就業渠道,增加工資性收入。
三是以資產促增收。落實農村預留發展用地政策,強化資金扶持,引導被征地農民和海域退養漁民入股發展農村集體股份化項目,提高財產性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