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樊文岑 吳勇義/文 梁張磊/圖 通訊員 曾琴 陳毅敏 毛月華)“你們來看我,還送來了油和米,真的感謝你們啊!”每每為貧困戶遞上愛心禮時,他們總是很開心,還用淳樸的語言一直說著感謝。
昨日,“光彩·導報——社區扶貧行動”的愛心大篷車第三次出發,走進開元街道西邊社區、希望社區以及自己報名的貧困戶家中,給他們送去了百份愛心禮,并帶去節日的問候以及溫暖。
“光彩·導報——社區扶貧行動”幫助的是生活在廈門的困難人群,目前,活動還在持續進行中,愛心無大小,我們歡迎更多的慈善人士撥打968801報名,加入我們的隊伍。
花絮
我是真心感謝你們啊!
“我是真心感謝你們啊!”看到導報記者、開元街道工作人員和西邊居委會陳書記的到來,家住西邊社區的柯阿姨笑容滿面。
1957年出生的柯阿姨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也沒有嫁人,早年曾在手工藝廠干活,現在年紀大了,沒辦法上下樓梯走太遠的路,就只能呆在家里,搬家后,四年都沒有下過樓。她好心的外甥女一次買一周的菜,為她送來。
有機會的時候,柯阿姨會接一點手工活做,以前插梳子,插一把大概能賺一毛錢,她必須在白天干完。為了省電,她幾乎不開燈,偶爾借著電視的光,看新聞的時候,順便把活做完。
雖然身體殘疾,但柯阿姨總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地磚看上去像鏡子一樣亮。她很愛惜東西,將以前的床單剪下來做沙發墊。柯阿姨說,她平時基本都是一個人,親戚家給了一些電器,她的冰箱已經用了十四年,因為愛惜,看上去和新的一樣。
你們真好,謝謝對我的幫助!
“你們真好,謝謝對我的幫助!”家住希望社區的李阿姨激動地握著導報記者的手,連連感謝。李阿姨的老公尾椎變形,因為家庭困難,沒錢治療,拖延下來,都沒法去工作了。十幾年都靠著李阿姨一人養家。
李阿姨說,每天早上四五點起來就去賣早餐,現在很難賣,一份也就賺一兩毛,下午做社區督導員,空當洗碗端茶,從早上到晚上,都沒有休息,一直做到晚上9點。兒子讀大專也沒錢,好在希望社區居委會幫忙申請了補貼作為學費。
讓李阿姨擔心的是,兒子的右手也不太能用力,吃飯拿筷子手會抖動,寫字也歪歪斜斜,早年也沒注意到兒子的手有問題,后來發現了,因為家里經濟不好,不敢去看病。好不容易存了2000元,去給兒子看病時,醫生說有些遺傳性疾病。“不堅強也沒有辦法。”李阿姨說,她現在47歲了,還干得動活,但上樓梯腰背已經有些痛了,不知道再過些年怎么辦,只希望能賺點錢給兒子去看看病,讓兒子畢業后能順利找到工作。
“謝謝你們總是想著我”
導報記者和西邊社區陳書記來到陳阿姨家里時,她正在插梳子賺一點手工錢。
數年前,一場車禍讓丈夫老王智力受損,陳阿姨只好獨挑重擔,照顧智力遲緩的兒子。盡管貧病交加,但陳阿姨還義務為社區居民服務,十年如一日。
陳阿姨說,通過社區的幫助,兒子在技能學校也學習了糊紙盒等。平日里,兒子還會跟著陳阿姨一起為居民服務,做志愿者撿垃圾。“如果有澆花、打掃地板這樣的活,可以介紹給我兒子就好了。”陳阿姨說,“醫生說我有冠心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老王這樣,也管不了兒子啊。”
陳阿姨說,真的感謝居委會對她的幫助,也感謝導報一直以來對她的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