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 既然學生要捐車,為何“墳場”依舊在? 根據這份問卷調查,學生愿意捐出自行車。那么學生愿意捐車,為何高校內還會出現那么多的自行車“墳場”? 導報記者調查發現,廢棄自行車回收平臺的缺失,導致了學生們愿捐無門。昨日,集美大學保衛處一人士告訴導報記者,目前,該校暫無回收利用平臺。 除了集美大學之外,導報記者調查發現,其它一些高校,目前也沒有一個平臺,以便讓學生真正第一時間處理掉閑置的自行車。 由于學生無法將閑置自行車處理掉,就會有學生將自行車隨意丟棄在停車場。這樣一來,時間久了,風吹日曬,就成了“墳場”。 小丁是廈門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對于回收平臺,小丁認為,已經十分必要。因為,有了平臺之后,高校的學生可以第一時間將閑置的自行車“掛”到平臺上。 她說,這個平臺,類似一個“互動區域”。學校可以在平臺上,設置回收點、捐贈點,同時,也可以設置一些申請點。平臺采用“一進一出”的方式,學生可以預約申請認領廢棄自行車,這樣一來,一旦有閑置自行車進入平臺,就可以第一時間被認領走。“這種無縫鏈接方式,就能夠避免閑置自行車被丟棄,也就能避免出現自行車‘墳場’。”小丁建議,學校可以選個公共區域專門設置,或者,可以開設微信公共號,設置捐贈和申請獲捐的渠道。 二問 明知道有“墳場”,學校為何不出面? 在集美大學,學生公寓樓地下室,黑壓壓的自行車已經“塵封”多年。昨日,據集美大學一個管理人員介紹,目前,該校的廢棄自行車估計達到了上千輛。 “以前,有處理過,在學校公共綠化帶的廢棄自行車都有清理,但是,都是比較小范圍的。”該人員說,因為缺乏集中式的處理,所以造成目前集美大學“僵尸車”越積越多。 顯然,學校的有關管理人員是知道自行車“墳場”的存在的,但為什么沒有人管理呢? 對此,學生陳德(化名)認為,因為管理上的缺失,也造成了“墳場”的出現。“或許是因為這些‘墳場’都存在于地下車庫,至少從直觀上,不會影響學校的校容校貌,所以就被忽視了,學校有‘坐視不管’之嫌。”該學生說。 陳德說,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對廢棄自行車處理得就很好,其實其它學校也可以效仿將廢棄自行車“變廢為寶”,變成校園公共自行車。 就此,有知情人士透露,有些學校的管理人員主要覺得處置閑置自行車,會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擔心若有失主回來尋找,要負相關責任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校園里設置公共自行車,還要有專人管理,說到底還是怕麻煩,也擔心因為公共自行車引發其他安全問題給自己造成負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相關閱讀:
- [ 01-19]自行車“墳場”驚現廈高校 學生畢業后遭大量遺棄
- [ 01-15]廈門軌道交通站將配齊公共自行車服務點
- [ 01-09]福州火車站施行新規 嚴禁旅客攜帶自行車進車廂
- [ 01-01]廈門島內將再增千輛公共自行車 將新增36個站點
- [ 12-25]昨起到市行政服務中心 可辦島內公共自行車租賃卡
- [ 12-25]帥小伙組自行車隊娶美嬌娘 “盡享”路人祝福
- [ 12-18]新型海綿車道在仙岳路現身 自行車道變“吸水路”
- [ 12-13]福州便民自行車春節前通借通還 120多個站點將投用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