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篇】 輻射量由大到小依次為CT、胸透、胸片,核磁共振無輻射 胸片大都在0.15秒-0.3秒可完成檢查,輻射量比較微小。 胸透時X光在胸部移動照射,一般要觀察5秒-10秒,因此胸透的曝光量射線是胸片的幾十倍。 X射線的CT檢查對人體組織有損傷,長期大量照射有可能誘發癌癥等疾病。 核磁共振就像我們平時看電視一樣,沒有X射線,不用擔心輻射危險。 對比CT和胸片的輻射量,一次頭部CT相當于大約100次胸片,一次腹部CT相當于大約400次胸片,冠脈CT相當于700次胸片,肺部CT相當于800次胸片。 總之,如果按輻射對健康的影響來排序,由大到小依次為CT、胸透、胸片。 【見聞篇】 X射線檢查的時間和量都可控,不必過于恐慌也不能無所謂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主任蘇新輝說:“許多患者對于射線的認識是兩個極端,一類是過于擔心,一類是無所謂。有時做完CT檢查,我們讓患者趕快出去,可他們還待在機器旁問個不停。有的患者又過于謹慎,一直咨詢這個檢查會吃多少輻射,會有什么后果。” 記者發現,患者偶爾“吃”一次射線就恐慌,但這里的醫護人員卻天天都在“吃”射線。他們每天8小時都在這個封閉的環境里舍己救人,實在讓人佩服。 蘇新輝說,核醫學科的門診量很大,比如ECT的門診,一年達1萬人次,在福建省排第一位。為了不讓病人提早進入核醫學科候診,醫院的預約系統會有序安排各時間段內病人候診,病人只要提早10分鐘至半小時到院候診即可,既縮短了病人的候診時間,也減少了病人在核醫學科區域的等候時間。 他強調,醫院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一是嚴格控制受照劑量,二是采取了鉛衣屏蔽。總之,疾病檢查和治療時,X射線的時間和量都是可控的。 【醫囑篇】 兒童生長發育期,盡量減少射線檢查 蘇新輝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X光儀器不斷改進,其放射劑量越來越小,比如胸透檢查、牙齒拍片,一般在十秒以內,偶爾一次,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微乎其微。其實,手機、電腦、微波等各種電子產品都會產生一定的輻射,所以患者也不必恐慌。相比較,在疾病的生死面前,X射線檢查和介入治療所受到的輻射影響,利大于弊。 他說:“盡管X射線對人體損害在可控范圍,我們還是提醒孕婦和兒童減少射線檢查。由于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細胞分裂活躍,(特別是胚胎組織對射線更敏感),會造成部分機體細胞受損,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復(也可能是異常修復),就會殘存于機體里,像“定時炸彈”,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瘋狂復制,成為一個癌癥病灶。 【提醒篇】 牢記看病5個流程,區分檢查該不該做 高科技的檢驗儀器使很多疾病通過檢驗結果得以確診,成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所以,有些檢查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很多檢查項目成本高且創傷大,可能給病人帶來永久性傷害,最好別隨便做。 我國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指出,做一次心臟冠狀動脈CT檢查,放射線量相當于拍了700次X線胸片,這對一些并不需要做CT檢查的年輕人來說,不但浪費醫療經費,甚至帶來一生的癌癥風險。如此看來,如何區分必要和不必要的檢查,是當務之急。 胡大一認為,醫生給患者看病的基本流程應該有這五步:第一,詳細詢問病史,同病人溝通;第二,物理診斷,即“望、觸、叩、聽”;第三,用一些基本技術檢查和診斷疾病,比如做心電圖、拍胸大片;第四,讓病人做無創傷性的輔助檢查,比如做運動平板測試、超聲心動圖檢查;最后,才是讓患者做CT、冠狀動脈造影等成本很高且有創傷的檢查。 |
相關閱讀:
- [ 12-11]廈門港輻射能力再增強 “莆田泉州-廈門”新航線今開通
- [ 06-14]家在變電站附近別擔心 22萬伏變電站輻射近乎零
- [ 04-24]WiFi輻射真有那么可怕嗎? 專家:輻射強度非常微弱
- [ 04-22]基站輻射傷人? 基站建得越多受到輻射反而越小
- [ 04-03]如何選擇合適的防輻射服
- [ 03-27]婧麒解析:孕婦防輻射服面料怎么樣
- [ 03-24]孕婦什么時候穿防輻射服合適
- [ 11-08]WIFI輻射值低于打手機 無線路由器輻射極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