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金益 1938年出生于福建惠安,畢業于福州高級工程學校,原廈門市設計院的設計師,于1981年受聘香港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并定居香港。
林金益認真地看著當年自己設計的圖紙。
鋼琴碼頭設計圖。
鋼琴碼頭已成為鼓浪嶼的一個標志性建筑。
在廈門,有句話叫做“不到鼓浪嶼,不算到廈門”。為了體現自己到過鼓浪嶼,許多游客都會在鼓浪嶼鋼琴碼頭前留影,把這座漂亮的碼頭以及“鼓浪嶼”三個大字定格下來——僅2013年,就有超過一千萬人次的游客,從這個碼頭登島。
對于鋼琴碼頭,很多人都只是聽說過它遠看像一座三角鋼琴,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座標志性建筑的設計者是誰。更少人知道,鼓浪嶼另一座標志性建筑——鼓浪嶼音樂廳,同樣是這名設計師的手筆。
他叫林金益,原廈門市設計院的設計師。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耀東 圖/記者 王火炎)
【設計】
三套擴建方案 “半拱頂”中選
林金益還受邀設計鼓浪嶼音樂廳并中選
鼓浪嶼鋼琴碼頭原來叫鼓浪嶼輪渡碼頭,后來很多人說它像張開的三角鋼琴,是“琴島”的象征,這一說法才被固定下來。
這座鼓浪嶼的標志性碼頭建筑,在當年設計時只是個小項目,投資只有5萬元。對于當初的建造背景,廈門文史專家龔潔在《鼓浪嶼老別墅》一書中曾有介紹,原來的鼓浪嶼輪渡碼頭建于1937年,規模小,簡陋異常,到1975年,夏季到鼓浪嶼游泳的市民甚多,傍晚返程時全部滯留在碼頭,碼頭吃不消,“為緩解這種緊張局面,市革委會決定緊急擴建廈鼓輪渡,在鼓浪嶼修建不小于100平方米的碼頭”。
承接設計任務的建工局設計隊,將任務下發3名設計員,除了林金益,還有一名楊姓設計員和一名孫姓設計員。林金益記得,當時任務很緊,大概一兩個月時間,大家就把各自的方案拿出來了。林金益拿出的現代抽象派的“半拱頂方案”和孫姓設計員拿出的民族形式的“亭子方案”被廣泛認可,經過討論,“半拱頂方案”被選中。
1978年,市政府決定在鼓浪嶼修建音樂廳,并公開招標,征求設計方案,當時已經被調到建工局工作的林金益也被邀請設計。最終,他的“橢圓形方案”中選,由此他也成了鼓浪嶼兩座標志性建筑的設計者。
【解密】
設計前曾拜訪 鋼琴家殷承宗
設計方案包含音樂和海洋意象
算起來,林金益設計鋼琴碼頭已經是40年前的事了。對于當年的許多設計細節,77歲的林金益已記不清楚了。不過,有一點他很肯定,當初他并沒有特意追求鋼琴的外形,“如果特意去追求,那就庸俗了”。
“那個年代,建筑講究實用、經濟,美觀并不重要。”但是在林金益想來,鼓浪嶼輪渡碼頭不一樣,因為鼓浪嶼很有藝術特色,因此“這個設計應該要奇怪一點,不能像平時設計廠房那么死板”。在設計過程中,適逢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回到鼓浪嶼,林金益與當時的單位領導傅江南等人上門拜訪。“建筑他也不懂,只是說應該符合鼓浪嶼的特色。”林金益回憶。
這是個碼頭,要有乘風破浪的氣勢,碼頭在鼓浪嶼,應該要體現鼓浪嶼的藝術感。在這兩種理念的碰撞中,一個由簡單線條構成的現代抽象派作品誕生了。隨后,林金益又到上海參觀,并把當地的中間進兩邊出的乘客進出方案復制到鋼琴碼頭,這種進出方式到現在也仍在使用。
1976年,碼頭建成。這個抽象的建筑,有人說它像貝殼,有人說像海浪,也有人說像鋼琴,但無論它像什么,總逃不出林金益設想中音樂或者海洋這兩個意象的范疇。
【個性】
設計方案太潮 有人接受不了
他曾因設計“太任性”而被批判
龔潔告訴記者,在當時,這應該是廈門第一座這么具有個性的建筑。這個“標新立異”的建筑迅速引起關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林金益記得,有名南京的工程師看過之后,陰陽怪氣地說:“在中國廈門,也有這么一座‘摩登’的建筑。”按如今流行的說法,林金益的設計理念在當時保守的氛圍中,頗為“任性”,他一直喜歡一些比較新潮“西式”的設計作品,那種簡單的線條讓他著迷。
林金益說,文革期間,在全國揪“三家村”(1966年一場文字獄的代稱)、“四家店”的浪潮中,他所在的設計院也在流傳:“設計院也有‘三家村’”。“三家村”,說的就是林金益和另外兩名同事,他們三個經常聚在一起研究西洋的建筑風格。幸好,這種說法沒有帶來太大影響。
不過,林金益的“任性”最終還是給他帶來了一些麻煩。大概在1970年前后,在設計邊防檢查站的大樓時,林金益在其中加入了西式的遮陽板,并且在大樓內部設計了電梯間。他因此被開會批判,“我在會上做檢討,說這是傳播封資修思想,應該吃苦耐勞,不應該給他們做電梯”。
40多年后,再聽林金益回憶此事,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任性”。他輕松地說:“這是學術問題,不是政治問題,沒什么大不了,做個檢討無所謂。”
1981年,林金益辭職下海,受聘到香港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并且從此定居香港——在最近十幾年的時間里,這是他惟一一次回廈門過年,才有了這次采訪,有了對鼓浪嶼鋼琴碼頭的這次深度解密。
【“中專生”設計師】
林金益的同事杜端端評價:“他當初還只是中專生,很了不起。”
1938年,林金益出生在福建惠安的農村。初中畢業后,林金益考上了福州高級工程學校。1959年,中專畢業的林金益,分到了省四建,在工地鍛煉一段時間后,單位新成立了一個設計室,他被調了過去。林金益介紹:“當時的3號臺風把很多廠房都刮倒了,有很多房子都要重新設計建造,因此很多單位都成立了設計室,沒多久這些設計室合并成廈門市建筑設計院,我也就到了設計院。”
“一開始基本都不會,設計畫圖都是跟著老師傅學的。”林金益說,當時的設計都比較簡單,基本都是設計一層的廠房,倒也不難。林金益就這么走上了設計之路,經他手設計的廠房、公園等建筑在廈門大大小小有好幾百座,不過現在幾乎都已不在,“現在可能也就剩鋼琴碼頭、鼓浪嶼音樂廳、安業民紀念碑等幾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