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3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駱余民/文 通訊員 童東升/圖)老外跳起竹竿舞,村姑打起三人快板,還中英雙語主持。日前,在海滄區院前社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民居大夫第前,院前社村民們和近60名外國友人一起,共同參加了“走進美麗院前,體驗樂活海滄”晚會。 是什么,讓這一岐山腳下的小鄉村,變得這么有國際范兒,生活更精彩?導報記者實地走訪,探尋其背后的美麗故事。 白天是講解員 晚上唱起快板 “叫姐妹,快打住,此非彼,別迷糊,共締造,同參與,新村規,大家立……”在晚會的舞臺上,林麗松和村里的姐妹們表演了一出三人快板,在外國友人面前秀了一把。白天,林麗松是帶領游客游覽村莊的解說員。“每次當外國友人喝了我們的豆漿,吃了我們的烤地瓜,和我們一起體驗農家生活后,一句‘very good’,讓我們覺得,這樣真的很值得。”林麗松說。 菜農變成技術員生活充實更開心 和林麗松一樣熱愛著新生活的,還有院前社的其他村民。在看晚會的時候,顏阿姨笑呵呵地說:“他們唱的是藩兒歌,說的是藩兒話,我們以前從來沒見到過這么多藩兒人,感覺好新鮮。”(注:“藩兒”在閩南語中為外國人的意思。) 顏阿姨說,共同締造讓自己從以前種菜的農民變成了指導種菜的技術員,這樣的生活很充實,有盼頭。 海滄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院前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而以前就是留不住鄉愁。現在,共同締造讓這里連鄉愁都留住了,讓年輕人都回來了,而且還不斷有游客過來。“大家腰包鼓了,生活充實了,共同締造的激情也更高了。” 特寫 老外進村后 也想共同締造 當天晚上,一起表演的還有來自廈門岷廈國際學院的幾十名留學生。在臺下,也有來自德國、韓國、印尼、新加坡等國家的數十名外國友人和村民一道觀看演出。 其間,一名外國友人用中文告訴導報記者,來到院前社,他聽得最多的話就是共同締造,“原以為農村會是比較破敗的樣子,沒想到這邊這么美,也許這就是因為共同締造吧”。“我下午也參與了共同締造。”這名外國友人告訴導報記者,他看到院前社的手工面線真的很好,但是如果每次都來這邊買又不方便,于是他提出建議,讓這手工面線店對外推廣,方便大家來購買。 |
相關閱讀:
- [ 01-08]歌迷盼江蕙來廈門“告別演出” 演唱會一票難求
- [ 01-02]“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演出
- [ 12-27]布達佩斯交響樂團下周將來廈 12月31日帶來跨年演出
- [ 12-14]金門民眾來廈門看演出今后買票將更方便
- [ 12-07]“送歡樂·到基層” 省文聯赴福清惠民演出
- [ 11-05]福建省級安排資金702萬元支持各設區市公益性演出468場
- [ 11-01]廈門海滄“微風音樂聚” 移師臺灣風情街
- [ 10-28]今年11月至12月期間 翔安將新增12場文藝演出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