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構建和諧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城市擴大了,樓房增高了,田野、森林卻縮小了;車多了,船多了,交通便捷了,尾氣污染卻嚴重了;住得舒適了,穿得漂亮了,溫室效應卻侵入了我們的生活;餐桌豐盛了,營養豐富了,可愛的動物朋友卻離開了我們……”這樣一段話,來自《廈門市小學環境教育讀本》的“前言”,雖然簡短,卻重重敲擊著人們的心靈。 這些年,廈門將生態環境教育納入素質教育,正式出版了《廈門市中小學環境教育知識讀本》,組織開展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環保活動,全市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90%以上。 市委、市政府把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每年堅持開展不同形式、不同載體、不同主題的環保宣傳活動,弘揚閩南生態文化,增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使創建生態市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正是深諳了這一點,廈門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推上了重要議程——它對于繼承閩南文化的優秀傳統、激活閩南文化創造力,發揮閩南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促進閩南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熄滅一盞燈,卻能為地球母親點燃一份希望——每年世界地球日的夜晚,廈門都會因“黑暗”而美麗。事實上,這與多年來廈門定期向社會公布環境質量、發布環保信息,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加強環境保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輿論宣傳不無關聯。今天的廈門,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美麗廈門、生態優美行動等宣傳已覆蓋到鷺島內外的每個角落。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成為當前廈門集最廣大人民智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思路。在廣泛征求市民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廈門制定并實施“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之生態優美行動計劃,安排162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項目。創新共同締造理念,發揮典型示范作用,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自覺參與到獻計獻策、投工投勞、認捐認養、義務監督中去,從房前屋后、身邊小事做起,共同維護美好環境。 4構筑規范高效的生態環境執法體系 “在我過去的三十幾年中,我訪問了全世界上百個城市,廈門之美獨占鰲頭”。 1984年9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訪問廈門時,曾留下使廈門人足以自豪的評語。 廈門之美,能延續下去,離不開規范高效的生態環境執法體系。 這些年,廈門通過擴大市民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來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市建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廣泛的社會基礎。近年來,廈門每年平均受理來信來電來訪約7000多件/人次,辦理率100%,滿意率98%。 “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理念,也在悄無聲息地融入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廈門通過不同形式,調動公眾參與生態市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公眾創建生態宜居城市和環境友好型社區的動力,培養公眾以建設生態市為己任的責任感,做低碳生活的踐行者,做生態文明的傳播者,做宜居家園的守護者,做文明風尚的創造者,倡導公眾共同締造生態宜居的美麗廈門。 在綠色行政上,政府部門率先創建環境友好型機關,思明區政府、湖里區政府、集美和杏林臺商投資區、大嶝鎮都建立了區域性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全市還有近200家企(事)業單位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社會也積極創建綠色飯店和綠色家庭。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一批非贏利、公益性的民間環保組織在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覺地把保護環境看作是自身的義務和責任,爭做文明表率。 紅花綠葉掩映著整潔的公路,棕櫚樹風姿綽約,小橋流水如詩如畫……今天,南來北往的人們之所以依戀廈門,生態是一個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始終認為,創建生態市,必須與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結合起來,讓市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清潔的空氣,吃到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打造宜居、幸福的城市。 |
相關閱讀:
- [ 02-01]養一方山水也是政績 委員建議建立生態文化建設專項資金
- [ 02-01]福建省人大收到43件議案 生態文明建設等仍是關注重點
- [ 01-29]野人部落生態石鍋為你詮釋綠色飲食真諦
- [ 01-26]助益打造二手車生態圈 平安好車啟動“平安好車拍”
- [ 01-25]“生態小超人”閩江口覓鳥蹤 發現極度瀕危鳥種
- [ 01-24]福建省重點流域生態補償相關辦法獲得通過
- [ 01-24]“臭水溝”變身生態公園 埭遼水庫完成整治改造提升
- [ 01-22]福建省“美麗鄉村計劃”參訪團赴臺參訪“醉美村落”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