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衛生堪憂。 “我到食堂吃飯,從來不敢要豆芽。”“菜市場炸的菜丸子買回來吃了就拉肚子。”近日,有不少市民撥打本報市民熱線,反映一些食品加工小作坊“不靠譜”,希望加強監管。而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對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的監管,目前仍停留在抽查層面。 廈門晚報訊(記者 高金環 實習生 張沁園 圖/陳立新) 【現場】 店主亮出買肉的小票,顧客還是不放心走了 很多菜市場都有食品加工小作坊。在永升新城農貿市場內,記者看到一個加工糕餅的小作坊,加工后的糕餅,就放在半封閉的櫥窗內。同在這個菜市場內,還有賣雞、鴨、鴿子的攤位。 江頭市場內也有一個小作坊在加工米糕、菜丸子等食品。店里的一名男子手上拿著一把刷子,直接伸進一個黑乎乎的桶里忙活著。記者問:“你怎么沒帶手套?”一旁的女店員把頭扭到一邊,不理睬。有市民走到小作坊前,似乎想買加工好的小食品,但猶豫了一會兒走開了。 在呂嶺路附近一家肉制品加工店里,擺著剛加工好的“臺灣香腸”,兩名店員正忙著打包裝箱。記者觀察的這段時間,有兩名市民詢問能否自己帶肉來加工,都被店員拒絕了。 “感覺自己帶來的肉比較放心。”市民吳女士告訴記者。不過店員并不買賬:“我們的肉都是在黃金香買的,有很多人來買,你們早上來就能看到了。”說著,他還把一張買肉的購物小票遞給記者。記者看到,這張小票上的日期確實是最近的。盡管如此,吳女士還是不放心,最后轉身走了。 【調研】 豆子和老鼠藥放在一起,九成小作坊不達標 這些加工食品的小作坊衛生狀況符合要求嗎?記者昨日從相關主管部門了解到,目前對這些小作坊的檢查,只停留在監督抽查層面。 去年3月以來,致公黨廈門市委黨員陳雪所在的課題組,對廈門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進行了調研,走訪了島內部分面包加工、面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鹵味熟食加工和糕餅加工的食品加工作坊。 “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廠家把加工原料豆子和老鼠藥放在一起。”陳雪說,這還是個正規的生產廠家,但倉庫的衛生條件非常惡劣,豆子隨處堆放,滅鼠藥沒有單獨放置。還有部分島外豆制品加工廠,加工作坊邊上就是雞窩、豬圈。 調研時正值夏季,一些小作坊周圍污水橫流,蒼蠅、老鼠、蟑螂、蚊子到處都是。操作食品加工的工人,幾乎都沒有按要求做好衛生防護,存在食源性食品安全隱患。 更令調研組成員感到急迫的是,調研走訪了島內外百余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僅6家符合市場準入,其余90%以上小作坊的生產加工設備簡陋、工藝簡單,沒有產品執行標準及食品加工工藝流程,周邊環境和生產加工場地環境不符合規定,衛生標準不符合準入條件,而且在短期內也難以達到。 “有些食品沒有明確納入哪一種行業監管。”陳雪說,比如豆芽,究竟屬于農產品監管還是食品監管,目前存在爭議。課題組還發現,絕大部分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的產品屬自產自銷,無產品檢驗設備、檢驗人員,不具備產品自檢能力。與此同時,食品檢測力量脆弱,監管部門的監督抽查存在頻次低、檢驗項目少、檢驗品種覆蓋面低等問題。 【建議】 給小作坊定安全等級,確定不同的檢查頻次 根據這次調研,致公黨廈門市委提出建議:應盡快出臺有效的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監督管理辦法。 調研組認為,要優化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的監管模式,實施動態監管、分區包片、責任到人。比如在社區、街道設立監管員、協管員,監督片區內小作坊是否嚴格落實食品質量安全承諾。 另外,應強化分類監管模式,建立安全檔案。比如將食品加工生產小作坊分為不同的質量安全等級,并根據不同等級實施不同的監管方式,確定不同的監督檢查頻次。同時要加大投入,建立統一權威的食品檢測檢驗中心,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技術支撐。 針對食品檢驗檢測資源分散在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現狀,調研組還建議建立統一的中介式檢驗檢測中心。通過認證后能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檢測結果。各監管部門根據職責不同配置流動檢測車,提高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
相關閱讀:
- [ 01-30]福州一奶奶遺物里現60年前“營業執照”(圖)
- [ 01-07]閩南最大家禽屠宰場隨時啟用 提供安全衛生雞鴨肉
- [ 11-25]連史紙:“紙中絲綢”期待逆襲
- [ 09-16]福建力推食品小作坊示范點
- [ 08-06]黑筷子作坊被曝光后還生產 理由很奇葩:紙箱沒用完
- [ 07-25]福州查獲三處利用工業松香脫雞鴨毛加工作坊
- [ 03-28]福州一居民小區藏黑作坊 衛生間里生產假冒保健品
- [ 02-18]閩侯一家黑作坊疑用病死豬熬油 已經營數年(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