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思親/文 常海軍/圖)處理后的污水,還有一堆污泥等待清除,近些年來,污泥已成為廈門繼污水之后的“二次污染”。 導報記者昨日從市政園林局獲悉,面對與日俱增的城市污泥,今年,市政部門擬采取“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處理污泥,今后廈門產生的污泥,將逐漸從填埋變為焚燒。 新污染:15萬噸城市污泥很棘手 近些年來,廈門的城市污水與日俱增,污泥處理也越來越棘手。據市政園林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市政部門的污水處理廠,每年可處理2億多立方米的城市污水,隨之而來的,是每年多達15萬噸的城市污泥。“污泥是一種由有機殘片、細菌菌體和無機顆粒、膠體等組成的物質。”市政園林局相關人士說,這種物質不僅常常臭氣熏天,對城市環境的威脅也越來越大,且污泥本身含水率高、有機物含量高,很難通過沉降進行固液分離。 據悉,污泥可以通過生物制肥、焚燒、山林綠化及深度脫水填埋等方式進行處置。目前,廈門大部分的污泥都是運往東部固廢填埋場進行安全填埋,但因為天氣等因素影響,隨著污泥產量越來越大,東部固廢填埋場已很難輕松處理所有污泥。 新模式:公私合作填埋變焚燒 市政園林局相關人士介紹,根據目前廈門的污泥污染和處理現狀,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傳統的填埋方式,不僅成本和代價較高,且許多污泥填埋遠不符合減量低碳的標準,這就給填埋場后期運行帶來不少潛在威脅和后續污染。 為此,導報記者從市政園林局獲悉,今后,廈門的城市污泥處理,將逐漸從填埋轉為焚燒為主,升級污泥焚燒處理所需設備,并對污泥進行重復性資源利用。同時,在前期試驗的基礎上,今年力爭取得市政府同意,以“PPP模式”處置污泥,減少污泥排放對環境的污染。 導報記者了解到,所謂的“PPP模式”,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承擔污泥處理的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政府部門負責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價格和質量監管,這種模式處理污泥會更加專業,也更加高效。 |
相關閱讀:
- [ 12-06]污泥廠排臭氣村民受煎熬 廠家回應稱要做除臭措施
- [ 09-18]廈門兩條地鐵向民資開放 政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
- [ 09-04]千余噸污泥堆積廠內惡臭熏人 污泥轉運因故卡殼
- [ 06-09]長樂亞新污水處理廠引先進技術 污泥變成有機肥
- [ 05-31]城市廢棄污泥處理污水 嘉庚學生奪科研競賽特等獎
- [ 03-22]污泥“悶燒”變高效燃料 榕企污泥處理技術對接
- [ 12-19]福州污泥處理將引入社會資金 公開征集處置方案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