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這座城市越來越美了
泉州城市新風貌
東南網3月1日訊(海峽導報駐福州記者 楊文)昨日下午,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我省的漳州、泉州、三明三城市首次入選全國文明城市,之前評上的廈門和福州則“連任”。
據了解,2005年10月,中央文明委開展第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區)評選活動,包括廈門在內的全國9個城市,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自此,每3年一次的評選“全國文明城市”活動如期舉行。
根據中央文明委工作安排,經中央領導同志批準,2014年11月,中央文明辦啟動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評選。去年12月,各省(區、市)和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按照評選辦法的規范程序,向中央文明辦擇優推薦了參評城市(區)以及候選村鎮、單位。
公示名單上,全國6個省會城市、22個地級市、4個直轄市城區、2個縣級市新進入全國文明城市候選榜單。其中我省的三明、泉州、漳州三個地級市入圍。
據悉,廈門已四屆“連任”全國文明城市,而福州上屆躋身全國文明城市,此次也實現“連任”,至此全省共有5個全國文明城市。
相關資料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簡稱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堅持科學發展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
這塊國字號“招牌”亦被視為我國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
漳州創城:十年磨一劍
漳州,一座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2015年新春佳節之際,她送給所有漳州人民一份最寶貴的新年禮物——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漳州城市文明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昨日,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表彰大會,會上,漳州正式捧回這塊“金字招牌”。
創城夢想 十年有余
“10多年的努力,終換來這個可喜的結果。”得到漳州創城成功的消息后,漳州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據了解,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啟動評選的前期,2002年5月29日,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轉《漳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并要求各單位,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2005年10月,第一批全國文明城市終于揭曉了,全省就廈門市當選。
雖然沒能擠上“全國文明城市”的首班車,但是漳州并不氣餒,仍然朝著這個創城夢想默默努力著。
再次努力 全力進軍
多年來,漳州朝著全國文明城市的方向努力著,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省文明城市、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2年,在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屆首年之際,漳州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以當年為起點,認真制訂3年規劃,向全國文明城市進軍。
2012年以來,漳州市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目標。漳州組建2516支志愿服務隊伍,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各類志愿服務活動達200多萬人次,群裕、官園社區被定為全國志愿服務聯絡站;評選命名了100個文明餐桌示范點,發動市區2115家酒店餐館參與活動。
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方面,漳州投入380億元,完成九龍江大橋建設、勝利路立面裝修、內城河整治等20多個重大項目建設,新、擴、改建城市道路116條、285公里,興建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重競技館、老年人體育中心等大型體育場館,規劃建設市級“五館一歌”(博物館、藝術館、科技館、圖書館、城市規劃展示館、歌劇院)。
同時,漳州新增城市片林340畝,基本實現“步行300米見綠、1000米達園”的綠化藍圖;投資1500多萬元,建設市城管指揮中心,將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17個方面納入城市綜合管理等等。
十年汗水 終圓一夢
在創城中,許多市民切身體會到了城市的變化。
城市變漂亮了、綠地公園變多了、路網變得更四通八達了、城市變得更干凈了、市民言行舉止變得更文明了等等。
漳州市在2012年、2013年全國城市文明指數程度測評中,分別位居全國62個地級提名資格城市第8名、第23名,在全省綜合排位保持第二位,進入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的32個提名城市先進行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2012年、2013年漳州市分別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13名、第22名。
2014年漳州市創建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首次進入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并在全國總評中取得顯著成效,終于躋身“全國文明城市”,十年汗水,終圓一夢。
導報記者 張韓豐蕭鎮平 張偉華 文/圖
泉州創城: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
導報訊(記者 郭冰德)泉州市1995年啟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經過全面宣傳、全民參與,形成全力,工作取得扎實成效,2002年、2008年、2011年三度榮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提名資格城市)稱號,并最終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城市,“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是宋代朱熹對泉州歷史文化精華的經典評價。
對于文明的追求,泉州永不止步。“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中華民族有著崇善向善的悠久傳統,對高尚道德的強烈呼喚始終伴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時代進步離不開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更需要道德精神的支撐。
自從周萬勇入選2014年11月中國好人榜,迄今為止泉州已有7人上榜,位列福建之首。如圓50人上學夢的德化圓夢義工林志偉、為村民義務擺渡23年的六旬老人黃堯舜等榮登“中國好人榜”……多年來,這些普普通通的泉州人,樹起一座座道德豐碑,傳遞著一股股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三明創城:感受城市發展進步
據了解,三明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在全國率先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在創建過程中,著力改善民生,堅持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創建工作的切入點,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城市長效管理,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到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帶來的實惠,感受到城市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創建工作的贊同率、知曉率、參與率、支持率和滿意率,充分展示新時期三明精神文明創建的新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