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
“抓精神文明建設要辦實事、講實效,緊緊圍繞促進人民福祉來進行,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習近平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佩珊 吳斯婷)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又結出豐碩成果———廈門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實現了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2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親切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劉云山參加會見并出席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中央文明委通過文件明確指出,保留廈門市等50個城市(區)全國文明城市(區)榮譽稱號。
同時,此次廈門還有10個單位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兩個鎮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加上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全國文明單位和全國文明村鎮,廈門的全國文明單位和全國文明村鎮已分別達到26個和4個。
全國文明城市,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城市發展的最高榮譽。這塊含金量最高的獎牌,如今已是第四度被廈門攬入懷中。在這些沉甸甸的榮譽背后,廈門人付出了16年的努力。
1999年,廈門被授予首批“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的榮譽稱號,并由此拉開了文明創建的序幕。2005年,在經過全國文明城市測評組的明察暗訪、入戶調查等綜合測評后,廈門以全國最高分摘得了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桂冠,也成了第一批獲評的10個全國文明城市之一。2009年1月20日,廈門市第二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1年12月20日,廈門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昨日,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
另據了解,除廈門、福州以外,福建省新增3個全國文明城市,分別是泉州市、漳州市和三明市。
“四連冠”背后的共同締造
一棒接一棒,人人共參與,來之不易的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正是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結出的又一豐碩成果。
時間撥回到2013年。這是廈門創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周期的第二年。這年的8月12日,廈門市文明委工作會暨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動員會召開。
在沖刺“四連冠”的道路上,廈門按照慣例,建立一把手負總責的創建文明城市領導體制,書記、市長親自擔任市文明委主任和第一副主任,四套班子領導擔任市文明委成員。剛剛來廈履新不久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蒙徽在那次會上,充分肯定了廈門文明創建經驗與成就的同時,首次明確要求把文明城市創建融入美麗廈門共同締造中。
“文明城市創建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目標、內涵、手段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廈門市民,都是要為老百姓打造更好的家。”王蒙徽指出,要把文明城市的創建融入正在推進的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去,融入到美麗廈門的共同締造中。
把文明城市的創建融入正在推進的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去,融入到美麗廈門的共同締造中,這正是廈門沖刺“四連冠”道路上的一大關鍵思路。
去年是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總評年,對于廈門更是沖刺年。
晨報記者注意到,在過去一年多的文明創建上,市委書記王蒙徽不斷強調,要最大限度調動市民參與文明創建活動,要切實讓市民得實惠。去年5月底,市委書記王蒙徽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議,會上明確提出力爭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同時,也再次強調,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引導和激勵機制,讓廣大市民主動融入、自覺參與、形成合力,實現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
同樣,在去年12月2日,廈門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部署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市民是文明創建的主體,也是最高評審,文明創建要切實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王蒙徽在會上明確要求,努力使文明創建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讓廣大市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共同創建,為民創建。廈門成功沖刺“四連冠”的創建實踐也印證,廈門文明創建工作與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在本質上是相同的,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確實有力促進并提升了文明創建的水平。(易福進)
一座城市的文明密碼
晨報記者 易福進 陳佩珊
在文明城市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廈門全市上下合力又如愿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文明答卷”,為這張廈門“金色名片”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共同創建、為民創建、品牌創建、常態創建……成績背后,晨報記者梳理注意到,這些市民所熟悉的生動實踐,成為了成功引領廈門捧回“四連冠”的關鍵密碼。
密碼1:全民共創
把文明城市的創建融入到正在推進的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去,就是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秘訣之一。
近年來,“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全民參與成為了廈門文明城市創建的顯著特征。
還記得2013年一株雞蛋花改變了海滄興旺社區的故事。老人何瓊英在廣場發現了一株長勢不好且被垃圾環繞的雞蛋花后便主動認養、澆水、修剪、清理垃圾。幾個月后,雞蛋花長勢喜人,就連一旁的三角梅、扶桑花等也一改過去的樣貌。
看著社區花花草草的改變,不少居民加入到了何瓊英的隊伍里,認養了花草、綠地,一起維護社區綠化。原本陌生的居民變成了熟人,如何維護社區綠化成了居民們共同的話題。此后,居民們又自發在陽臺上種起了花草。在眾人的努力下,興旺社區成了花園,社區活動一天天豐富起來。
密碼2:為民創建
斥資3.65億元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組織199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157個行政村簽訂共建協議、常年開展活動,幫扶資金540萬元,農村有線電視“村村通”入戶率達99.6%,農村電影放映受眾人數累積200萬余人次……在文明創建過程中,這一組組數據讓市民的生活起了變化。切實讓市民得到實惠就是廈門文明創建的密碼之一。
廈門文明創建堅持民生優先、惠民為要,把創建工作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與為民辦實事好事相結合,從關系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從一件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做起。
密碼3:打響品牌
不少游客發現,周末上鼓浪嶼,總會邂逅由本報和廈航、廈門中級人民法院等單位組成的白鷺志愿聯盟。他們通過快閃、唱歌跳舞、舉指示牌等活動倡導文明出行,吸引了大批游客。在他們的感染下,不丟紙屑、不大聲喧嘩等成為了市民、游客的自覺行為。文明創建過程中,像白鷺志愿聯盟這樣的品牌不僅在廈門產生了影響,更通過游客帶到了全國各地。
愛心超市、愛心網校、愛心餐桌、愛心門診……一個個以愛為名的活動深入了廈門的大街小巷;光明志愿者、白鷺志愿聯盟、城市義工……全市40多萬名志愿者長年活動在一線,服務市民、游客。一個個打著廈門烙印的特色品牌應運而生,逐漸影響著城市生活。
密碼4:常態創建
廈門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在這場沒有硝煙卻緊張激烈、有評比但永不終止的競賽中,廈門文明創建貫穿始終,一直在路上。
隨處可見的“小紅帽”就是廈門文明創建常態化的真實寫照。“小紅帽”即思明城市義工,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遍布各個年齡層,卻有著共同的理念,“閑時做義工”更是成為了不少市民的習慣。關愛服務類、公共文明類、社區服務類、健康救助類、環境保護類、宣傳教育類,多類型、多主題的義工活動把愛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個角落生根發芽。
一點一滴地改進,一街一巷地重視,日日夜夜的堅持,最終讓廈門再次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