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駱余民 文/圖)穿的都是名牌,做的事情也足夠讓他們“聞名”。這些人是流浪歌手,他們隨身提著大音響,拿著吉他,在公交車上,放聲高歌,分貝挺大,連公交車廣播的聲音都覆蓋了。
只是令人很氣惱的是,這些人還光明正大地在車廂里討錢,甚至威脅不讓他們在公交車上討錢的公交車司機。這不,春節剛過,這樣的流浪歌手,又出現在廈門公交車上。
讓公交車司機們很苦惱的是,這伙人的出現,讓不少市民抱怨,干擾了公交車的公共秩序,但公交司機們卻拿他們沒有辦法……
現場目擊 一身名牌彈唱討錢
近日,導報記者從海滄搭乘846路公交車進入島內。在海滄石塘站,一男一女各抱著一把吉他,并提著一個大音響上了車。
導報記者注意到,這對男女穿的都是名牌服飾,女的穿著一雙阿迪達斯的鞋,男的則穿一雙耐克的鞋子。但他們接下來干的事情,卻讓人大跌眼鏡。
兩人在車上放聲高歌,通過大音響放出來的歌聲,遠遠蓋住了公交車廣播的聲音。在車上了海滄大橋后,男子在車廂里挨個找每位乘客要錢,乘客不給錢就站著不走。
有的乘客迫于無奈給了錢,有的還給了5元、10元。就這樣,車下海滄大橋時,男子從車廂里的乘客處收到了不少錢。導報記者觀察估算,在短短不到十分鐘內,男子最起碼討到四五十元。
車到了岳陽小區站,這對男女迅速下了車。這時,車廂里才開始有市民進行吐槽。
司機吐槽 開車分心,出面阻止竟遭恐嚇
開集美線路的公交車司機楊師傅一說到這些賣唱乞討人員,就非常生氣。楊師傅告訴導報記者,他曾經還受到過這些彈唱乞討人員的恐嚇。
“當時他們上車后開始彈唱乞討,聲音非常大,不僅蓋過了報站的聲音,而且我開車聽著也覺得很受影響,于是就制止他們進一步乞討。”讓楊師傅想不到的是,那次制止后,彈唱乞討人員居然前來找他算賬。
據楊師傅回憶,當時一名男性乞討人員大聲質問他,既然不讓在車上乞討,為何還收了車費?于是硬要楊師傅將車費退給他。
后來為了息事寧人,也不想影響到大部分的乘客,楊師傅自己掏了兩元錢,那人才悶悶不樂地下車。
楊師傅告訴導報記者,現在是春節過后,這些人估計回家過年還沒有全部回到廈門。“在去年下半年高峰期,甚至一周就能碰見一次,真的很煩。”
不只是島外線路的公交車,島內線路公交車司機有時候也會碰到彈唱乞討的情況。
公交司機胡師傅說:“像島內路況更為復雜,這些人就在車上彈琴、走動乞討,萬一一個急剎車,這些人沒有注意拉好扶手,很容易摔倒磕傷,安全隱患不小。”
記者調查 島外線路賣唱討錢者多
連日來,導報記者對這一現象進行調查發現,這些賣唱乞討人員往往會錯開市民乘車的上下班高峰期,一般在上午10點之后開始上車彈唱乞討。“一旦有人開始給錢,其他的乘客往往會不好意思,于是也跟著多少給一點。五元、十元的不在少數。”公交車司機吳師傅告訴導報記者。
而最受這些彈唱乞討一族侵擾的,則是開島外線路的公交車,其中,以往返集美、海滄兩個方向的公交車為甚。往集美方向,主要是往返于SM城市廣場及杏林內貿之間。海滄方向的,則是在石塘站和岳陽小區之間。
這兩個區間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經過杏林大橋或海滄大橋跨島通道,而在交通平峰期,走這樣的線路,都會有10多分鐘的時間是在橋上行駛,這段路程車速平穩,而且乘客無法下車,便于彈唱乞討。“跨橋的站點之間,時間更長,在市區站點比較近,他們通常來不及乞討。”一位公交司機透露說,正是因為一旦公交車離開站點,尤其是在大橋上,司機不可能停車讓這些討錢的流浪歌手下車,因為擔心會發生安全事故,所以在跨島的公交車線路上這樣的現象就更多。
監管難題 禁止乞討目前“無法可依”
類似的現象,到底該由誰來管?
廈門市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導報記者,其實對于這些彈唱乞討人員,他們更多的是無奈。“我們是企業性質,如果乘客投幣上車,我們是沒有選擇乘客的權利的,不能拒載。此外,公交集團并沒有相應的執法權和立法權力,這些彈唱人員上車彈唱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雖然,我省交通廳曾在2012年出臺過《文明乘車公約》,其中第六條倡議市民,主動向老、幼、病、殘、孕和抱嬰者讓座,不高聲喧嘩,自覺抵制乞討、傳銷等不文明行為。但由于這只是一個文明公約,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靠乘客去自覺維護。一位公交司機告訴導報記者,這也是他們遭遇的尷尬,如果市民有反對聲,他們只能建議市民報警,但最后也多解決不了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