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優勢】 學校布置實踐作業,讓孩子觀察家鄉變化 安兜小學近90%生源來自外地,而且多數是省內城市。寒假期間,很多孩子都會回到老家,老師有意識地在放假前布置一些實踐作業,比如觀察家鄉的變化、了解民風民俗、春節期間走親訪友等。開學后,孩子們回到學校也很樂于分享他們的假期見聞。 安兜小學負責“心語小屋”的黃老師說,有些孩子跟她說起老家種種好玩的趣事時,還挺有自豪感的,因為“這些事連老師都不知道”,是家鄉才有的。 平時,孩子們在學校里也會面臨一些困惑、難題。比如,有的孩子剛從老家來到廈門時,不適應陌生的環境。原本,孩子在老家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各方面也都不錯,但是到了廈門的學校,原來的那種優越感沒有了,孩子因此變得自卑。也有些高年級的孩子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因此很苦惱。黃老師說,老師會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流,也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信箱寫信給老師,“有一個宣泄的出口”,盡量幫助他們順利過渡。 家鄉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可以成為作文“富礦” “通過學生作文,可以看到學生對于一些失去的東西很有感觸。”逸夫中學陳澤清老師說,特別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家鄉環境的變化,人情冷暖等,都讓學生心生感慨。 有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他們一家從老家回廈門,買到的火車票是早上5點多出發的。本想請姑父開面包車送去火車站,結果姑姑一直以“天太早、油費貴”等各種理由推托,說“打的去更好”。這個學生因此感慨,平時疏于聯系,親情都變得如此淡薄。 另一名學生寫回老家,小學時是一群人一起回去,后來變成幾個人,到去年就只剩他一個人。回家時,他看到爺爺還是一個人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樹下……“他關注到了鄉村留守老人的處境。”陳澤清說,這些都是學生的親身經歷,寫出來就很有真情實感,而且,學生也有自己的視角、見解。 還有一名學生寫老家南靖的土樓。以前,富人才住得起土樓,一道墻隔開的是有錢人和窮人;現在,土樓內是參觀的游客,而土樓外還有乞討的老人,土樓內外同樣隔開的是有錢人和窮人。“他的成長背景,讓他對社會有這樣的思考,這是城市里長大的孩子所沒有的。”陳澤清說,逸夫中學非本市戶籍生源超過九成,學校鼓勵孩子們寫跟家鄉有關的作文,融入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是他們的優勢”,目前這類作文已經是該校中考作文主攻的方向之一。 【C、隱憂】 讀書不那么拼了 家鄉觀念也變淡薄 采訪中,有老師說,與十年前的學生相比,現在這些從老家來到廈門的孩子,“沒那么拼了”。他們的父母經過多年打拼,經濟條件比以前好了,孩子物質上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比如,想買電腦、iPad等;與此同時,家鄉觀念也比較淡薄了。“他們只有在先滿足物質需求,衣食無憂之后,才會想到‘根的問題’。” 不少父母忙于生計,有些對孩子的學歷要求不高,認為初中畢業不讀書了也沒關系,開店、賣燒烤同樣可以賺錢。父母的眼界、觀念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孩子讀書不那么拼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學老師說,現在廈門義務教育階段,非本市戶籍生源已經超過一半。這些孩子分布在不同的學校里,各校所占比例不同。有些公辦中學100%都是本市戶籍生源,有些公辦中學的非本市戶籍生源則占了大多數,而且來自多所民辦小學。“這些初中校老師還得教小學知識,從行為習慣抓起,需要投入非常多精力。”這位老師說,老師們面臨的難題是,各校生源結構不一樣,但初中校的評價機制是一樣的,為了“P值”,大家都得拼中考。于是,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孩子學得不開心,一些有特長的學生越學越沒信心,甚至產生厭學心理。但實際上,如果引導得好,這些孩子即便考不上普高,也可以往職業學校發展,只要他們肯用心學,都能有一技之長,獲得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從更長遠來講,未來城市發展離不開這些擁有技術的人才。而老師們也期待有更多元的評價機制,讓老師的付出更有成就感。 【D、建議】 少用“外來娃”等提法 讓“新廈門人”更好地融入 安兜小學校長湯麗瑩說,這些孩子普遍面臨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老家對他們來說,是日漸遙遠且生疏的;而他們雖然生活在廈門,又不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缺少一種歸屬感。 如何讓他們更好地融入這個城市?湯麗瑩說,現在常見的“外來娃”、“外來子弟”等提法,讓這些孩子有一種隔離感,好像他們是來做客的,但實際上以后他們的人生規劃基本就是在廈門、在城市里。用“新廈門人”的提法或許更為貼切,我們應該從現在就有意識地引導,讓這些孩子從小就有這種歸屬感,而不是處于一種游離的、無根的狀態。對于這些孩子的父母來說,老家是他們的根,廈門是第二故鄉;但對這些孩子而言,老家基本上是回不去了,比起他們的父母,他們是更為徹底的“新廈門人”。我們應該營造這樣的社會氛圍、社會導向,激發他們對城市的認同感、自豪感。 “這些孩子有很大的潛力,他們更像一張白紙,比較原生態,有很多東西有待挖掘。”湯麗瑩說,寒假期間,安兜小學有24名學生到上海參加第十五屆全國校園春節大聯歡,出乎意料地拿回了舞蹈比賽金獎。孩子們返廈當天,她和學校老師捧著鮮花到動車站接風,引來其他乘客圍觀、拍照,孩子們走出來就像明星走紅毯一樣自豪。 “他們跟廈門本地孩子接受的是一樣的教育,享受的是一樣的條件,要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出來,激發他們愛校愛鄉。”湯麗瑩說,我們的學校、城市應更有包容性。學校不能只盯著面上的成績,關鍵是要營造一種氛圍,“孩子跟孩子之間的關系,老師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彼此之間的尊重、熱愛,才是最值得肯定的”。這些孩子將是今后城市建設的最大力量,學校應從品德、身心健康、行為習慣等進行引導、加強教育,而且還有可能通過這些孩子帶動家庭成長。 |
相關閱讀:
- [ 08-13]7175名外來娃派進島內小學 2009個剩余學位可報名
- [ 08-11]思明、湖里兩區外來娃積分入學 12日下午4點派位
- [ 08-08]廈門島內向外來娃提供9184個學位 公辦民辦對半分
- [ 08-06]外來娃上公辦校名額明公布 電腦派位本月12日舉行
- [ 07-25]廈門外來娃積分入學生源爆棚近2.5萬人報名
- [ 07-03]思明區:外來娃積分入學本周六起交材料 8月12日電腦派位
- [ 06-20]外來娃家長看過來 縣后小學招240名插班生
- [ 06-12]蔡塘學校招插班生今起預報名 湖里區的購房戶有優先權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