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綠化
打造山海城共融的綠化景觀
廈門日報訊(本版文/記者 殷磊 通訊員 劉穎婕)最近經過高速公路田集連接線的車主都發現,道路中央新增了許多三角梅,道路兩側是成片的綠化帶,高大的喬木正抽枝散葉,樹下更有各類灌木拱衛。田集連接線景觀整治工程是去年廈門“四邊”綠化的重點項目之一,集美區對道路中分帶和邊側綠地進行了綠化改造,完成綠化面積59.7萬平方米,種植了各類喬木11416株,栽下了三角梅等花灌木102256株。
“四邊”指的是界邊、山邊、路邊、水邊。去年,廈門全面展開“四邊”綠化建設,打造城市特色景觀走廊,形成親山近水、織綠成網的城市空間格局,提升城市生態“客廳”、“門戶”形象,還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態休閑空間。“四邊”之地流淌著動聽的綠色交響樂章,形成了山、海、城共融的綠化景觀效果。
去年,廈門“界邊”綠化完成了田集連接線景觀整治提升、沈海高速集美出口段、沈海高速泉廈交界段(柵欄內)、廈漳大橋漳廈交界段綠化提升和廈成高速漳廈交界段綠化提升工程。山邊綠化建設則重點推進連接島外各區公園、景點的環山景觀道建設,尤其加強了郊野公園建設、生態廊道建設,提升生態景觀,方便了市民休閑。路邊綠化重點建設主干道兩側的退線綠化,提升了城市生態景觀。水邊綠化主要推動溪流、海岸線沿線的水邊綠化建設工作,保護了水生態環境。
翔安香山郊野公園。(通訊員 張天驕 攝)
綠意盎然的杏林灣綠道。(市市政園林局供圖)
公園建設
拓展休閑空間 提升幸福指數
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的大花園城市戰略提出,廈門要形成從市級、區級、街道級、社區直至房前屋后、街頭巷尾多層次級的花園體系。去年,廈門在規劃建綠、退線鋪綠、見縫插綠、拆違植綠的同時,繼續加大公園綠地的建設力度,新增了公園綠地107公頃,一大批綜合性公園、山地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和小游園在島內外多點開花。生態休閑空間不斷拓展,市民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海滄區去年新建成的海滄大屏山公園,特有的“霧森系統”打造出仙境般的奇妙景觀,每到假日都會吸引來絡繹不絕的游人。
集美灌口的風景湖公園內不僅綠意盎然,更利用古驛道存留的“塔仔塘橋”等文物古跡,建成了由橋、亭、書院、戲臺、文化墻等組成的驛道文化主題園區,讓市民在休閑之余可以了解驛道文化。
忠侖公園的兒童活動區二期、海滄的兒童公園一期相繼建成。投籃區、射門區、探險索橋、沙坑、蔬菜種植區、觀鳥屋……這些游樂設施全都免費向市民開放。
去年廈門啟動了海滄蔡尖尾山郊野公園、翔安香山郊野公園、集美天馬山郊野公園、同安西山郊野公園的建設,利用郊區基本農田、生態片林、水系濕地、自然村落、歷史風貌等現有生態人文資源,打造“美麗廈門”的郊野公園體系。翔安香山郊野公園經過一、二期的景觀提升工程建設,如今已經成為許多市民假日賞景、健身、休閑的絕佳去處。 5公里長的慢行步道在群山綠野中蜿蜒,漫步其上,可見山花爛漫、綠濤起伏、峰巒疊翠的多層次生態景觀。
社區公園是與城市居民距離最近、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城市園林綠地。近年來,島內外建成、提升或開建了一批社區公園。去年,湖里佛祖山公園、同安南鎮山公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公園崛地而起,集美深青社區公園、杏東社區公園等也完成了改造,為城鄉居民在家門口提供了舒適、優美的休閑游憩環境。
廈門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島外山區森林質量持續提升。(市市政園林局供圖)
海滄的兒童公園里,大人和小孩都玩得很開心。 (本報記者 姚凡 攝)
“綠道”延展
多條山水綠廊勾勒別樣風情
一邊是熱鬧繁華的都市街道,一邊是旖旎的海灣美景,沿途栽滿滿黃槿、木棉、鳳凰木、洋紫荊等喬木,向人們展示著勃勃生機……沿著公共自行車道一路騎行,如在畫中穿行,清爽的海風拂來,讓人感到格外心曠神怡。這是集美環杏林灣綠道的旖旎風景。
綠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并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間。2011年底,廈門市啟動綠道建設,2012年制定了《廈門市綠道和慢行系統總體規劃》,規劃1條省級1號綠道、1條省級1號綠道廈門支線、8條市級綠道和若干條區級綠道,總長865公里,共同構成廈門城市規劃區綠道網系統。去年廈門綠道建設力度空前,完成省級、市級和區級綠道建設100多公里,包括環島路綠道、湖邊水庫綠道、翔安大道綠道、蔡尖尾山綠道、環杏林灣綠道和仙岳山綠道等。同時,配套建設一批綠道驛站及服務設施。這些綠道結合濱水岸線、城鄉道路、城市山體、風景名勝等形成了多條山水綠廊。
“百姓富、生態美”行動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美麗廈門,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和環境之美的總和。
今年2月,同安汀溪鎮頂村的幾百棵李樹競相開花,許多游客慕名而至。頂村的頂上鄉村度假區也迎來了客流高峰。這個村按照村集體牽頭、企業參股經營的模式,依托村民生活區,辦起了鄉村休閑旅游,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這里完整地保留了原住民的耕種養殖業。游客可進行“融入式”的高山農牧體驗,以親自參與代替原有的“參觀式養殖”,感興趣的游客還可以認養家禽。
“百姓富、生態美”是福建省委九屆九次會議上提出的戰略目標。這不僅是省委的命題,更是美麗廈門戰略規劃的要求和目標。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廈門”;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廈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去年開始,廈門著手制定“百姓富、生態美”行動計劃,并在島外四個區開展試點工作,積極探索經濟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的發展路子。海滄東孚鎮、集美灌口鎮、同安汀溪鎮、翔安大帽山農場被確定為全市“百姓富、生態美”試點鎮。通過劃定林地生態紅線,明確廈門生態主體功能區;研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采取多種措施,實行富民政策,增加林農收入;還采取封育結合的方式,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提高森林質量……一年來,試點工作已經在島外四個區取得初步成效。
數字
657公頃
2014年全市完成新增園林綠地657公頃,完成“四綠”工程造林綠化面積13021.5畝。
9.79億元
去年廈門投入綠化資金9.79億元,其中市級投入2.58億元,區級及社會資金投入7.21億元。
81萬
去年全市共完成義務植樹工日數81萬個,完成年初制訂的義務植樹任務指標。
5個
去年,廈門評定2個綠色軍營、5個綠色校園和1個綠色開發區。
相關
今年廈門將增
園林綠地400公頃
擬完成省下達廈門造林綠化任務12500畝
今年,廈門再揮如椽“綠筆”,要新增園林綠地400公頃,完成省下達廈門造林綠化任務12500畝。市政園林、林業等部門將按照“百姓富·生態美”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要求,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建設國際知名的花園城市為目標,著力提升和優化生態環境,全面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建設,建設宜居廈門。
今年,廈門將繼續深入開展“四邊”綠化建設,將實施沈海高速、廈成高速等“界邊”綠化,集美大道等“路邊”綠化,環杏林灣景觀道“水邊”綠化和環山景觀道“山邊”綠化建設。
要繼續推進公園建設,力爭新增公園綠地100公頃。相關部門和各區將繼續推進海滄蔡尖尾山郊野公園、大屏山郊野公園、集美天馬山郊野公園、翔安香山郊野公園、同安西山郊野公園建設,大力推進區級綜合性公園、兒童主題公園、社區公園建設。同時,大力倡導文化建園,加大對地域、歷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園文化品位和內涵,營造更多特色明顯、文化內涵豐富的具有廈門特色的主題公園。
綠道網絡建設仍然是今年廈門園林綠化工作的重點,2015年計劃推進各區綠道建設,重點建設省級一號線濱海綠道。2015年,廈門還要大力推廣林蔭路、林蔭停車場建設,積極推廣立體綠化,提升城市的整體綠量和整體景觀效果。
今年廈門要進一步落實“百姓富、生態美”。在總結各區試點鎮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并總結推廣。做好“森林人家”和“農家樂”建設,加強項目可行性、項目選址、投資規模的論證、審核,出臺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
在新常態下,廈門要豐富和拓展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發動全民參與植樹造林綠化,尤其對社區和村莊的房前屋后進行綠化植樹,共同締造美麗社區、美麗村莊,推動林木綠地認建認養活動的開展。
鏈接
凝聚群眾智慧
扮靚筼筜湖
17萬株不同種類的香花植物,讓筼筜湖花香四溢;湖畔綠化帶上辟出了一米來寬的林蔭小徑,在密密匝匝的高大喬木下迤邐蜿蜒;夜間,環湖夜景工程和林蔭道照明工程,打造出一個更為流光溢彩的“城市會客廳”;湖上架起了7座別致的人行橋,打通了環湖步道的“腸梗阻”,原有跨湖大橋的橋洞也改造了照明和景觀,讓步道暢通無阻;新增的53個標識標牌等導覽設施,方便市民、游客定位方向,新安裝的休閑坐凳、景觀亭更為市民休憩提供了方便……
作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典范和標桿,去年廈門完成了環筼筜湖步道系統改造提升工程。與以往景觀提升工程不同的是,這項工程是市民為自己設計的工程,它凝聚了群眾共建幸福美好家園的智慧力量。幾乎所有的改造項目都來自市民提供的“金點子”。讓民情、民意在城市決策甚至重大決策中發揮主體作用的執政理念,在這項工程中得到了體現。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是凝聚力量建設美麗廈門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實踐,它讓這座城市釋放出越來越多的美麗“正能量”。在環筼筜湖步道系統改造提升工程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市政園林、規劃部門把群眾對環湖步道的關心轉化為參與改造的熱情,聯合廈門日報,共同向全社會發出“征集令”,征求完善筼筜湖環湖步道的“金點子”,得到了市民的熱烈響應,實現“共謀、共建、共評、共管、共享”。
在去年的園林綠化建設中,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海滄新建的兒童公園就是大朋友和小朋友們心手相連共同締造的。在設計之初,建設單位就征求了很多市民的意見和建議,并將孩子們的想法融入到建設中———從設備的類型到材質,每一個細節都尊重大家的決定。啟用后的兒童公園,游樂設施特別強調兒童和大人共同參與,以增加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滿足親子活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