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草長鶯飛。鮮活而充滿期待的氣息,正洋溢在海滄這片熱土上。這塊土地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港口優勢,后勁十足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環境優美,宜居宜業。作為大陸成立最早、面積最大的臺商投資區,海滄區也已經成為很多臺商積極建設的“第二故鄉”。 “自貿區”的建設,與每一個海滄居民息息相關。而在“自貿區”時代來臨之際,海滄人如何建設這處共同擁有的美麗家園,實現經濟與文化的雙豐收?又該以怎樣的精神風貌,去面對世界潮流呢? 導報記者特地連線采訪了臺灣高鐵原董事長歐晉德先生。歐晉德曾在馬英九時期擔任過臺北副市長,不久前又任連勝文競選團隊市政總顧問,同時,他也是臺北“垃圾不落地”的推行者,對于海滄精神文明建設,且聽他有什么獨到見解! 海滄推行“垃圾不落地”是吸引臺商投資的一大優勢 “海滄區已經變成了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歐晉德說,“走在海滄區的街道上,可以說是令人心情舒暢。這里街道整潔寬敞,綠意點綴其間,環境維護得非常好,就像廈門這座城市給人的整體印象一樣。”的確,近年來,人們對“海滄=工業區”的刻板印象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滿眼綠色。海滄區有全市最美的公共自行車綠道;全市最美的鳳凰木綠道;“全市十大最美道路”的前四名中,海滄就占了兩條……馬鑾灣新城綠化,更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筆。 歐晉德認為,對于居住在海滄的居民來說,環境是最重要的。作為曾經的臺北副市長、臺北“垃圾不落地”的首推者,他十分贊同在海滄區推行“垃圾不落地”活動。“過去人們常認為,垃圾減量這種事情,應該交給政府部門處理,殊不知這件事實際上關系到每一個人。”一提到“垃圾不落地”,歐晉德滔滔不絕,“過去人們習慣到哪里買東西都用塑料袋,這些袋子最后只是丟棄;就連部分禮品的過度包裝,也是制造垃圾的源頭。”歐晉德說,如果心里認為垃圾丟在家門口就會有人處理,最后只會導致沒有人處理的垃圾成為“衛生死角”。所以只有從每個人做起,才能真正實現垃圾減量。而環境變好了,老百姓就是切切實實的受惠者。 當年在臺北推動“垃圾不落地”,歐晉德坦言一開始受到很大的阻力。但是他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市民,告訴他“你不可以放棄”,只因為市民感受到了好處。歐晉德說,人們往往只有從關懷自身生活的細節開始,才會去關心周圍的每一個人,進而去關心生活的地區。所以,要讓居民的心與海滄區在一起,積極做好垃圾分類,為自貿區建設添磚加瓦,維護環境是基礎之一。而環境變好了,才會吸引更多臺資企業到海滄投資發展。 |
相關閱讀:
- [ 03-23]專家在海滄解讀自貿區:不是免稅天堂 是改革創新試驗區
- [ 03-23]廈門自貿區已經引進企業194個 注冊資本37.7億元
- [ 03-23]澳洲海鮮將大舉入廈 借道福建自貿區撬開華南市場
- [ 03-21]廈門自貿區即將正式掛牌 投資商有望坐享實惠
- [ 03-21]聚焦自貿區 海滄“臺商看自貿區”活動昨日舉行
- [ 03-21]國家旅游局支持福建自貿區旅游業開放
- [ 03-20]自貿廈門片區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 市領導親自授課
- [ 03-20]閩自貿區廈門建設培訓班開班 廈或借鑒新加坡模式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