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翔安曾有潮水發電站 其實是用潮汐做動力碾米
2015-04-01 16:33:36?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劉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對聯內容顯示當年時代特色。 講述 發電站原來不發電,用潮水做動力碾米 80歲的童為秋老人,當年就在這個發電站工作過。他告訴記者,所謂的潮水發電站,其實不發電,它只是運用潮水做動力,為村民們碾米。當年只有20歲的他,和另外兩個村民在這里工作。他說,這個發電站建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屬于創造劉五店船廠。 他說,當時能源缺乏,這個發電站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潮汐力。漲潮時,潮水會被引入到蓄水池內,將水儲起來。待退潮后,再打開閘門,讓水沖擊“水葉”,從而帶動碾米機。 童為秋說,當時一天可以連續碾米五六個小時,直至水壓不夠才關門。“以前劉五店只有這里可以給人碾米,連相隔五六公里的洪前村村民都會推著板車載著谷子過來,有時候碾不完,他們還會把谷子寄存在站里過夜,等第二天有動力了再接著碾。” 三四年后,隨著電力設施的完善,這個發電站便退出了歷史舞臺,他也改行去“討海”。他回憶,后來這個房子也沒有被閑置,而是被人利用起來,去賣當時熱銷的“石碼磚”,現在又成了一名村民焊接船只配件的地方。不過,他也說不清水電站名字的由來。 說法 當地曾叫東風公社 也可能是借地命名 劉五店這個地名很早就有,可為何這座發電站不叫“劉五店潮水發電站”,而叫“東風人民公社第一潮水發電站”?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兩種說法。 年過八旬的蔡阿婆說,她的丈夫當年正是與童為秋一同為村民碾米的三個管理員之一。她說,這座水電站所在地,當時就叫做東風人民公社。不過,記者詢問了好幾位當地人,他們都表示,沒聽說過當地有過這個公社。 記者查詢了2011年編撰的《翔安區志》發現,在關于新店鎮的介紹中,有這么一段記載:“1958年10月為東風公社。1959年2月改制新店公社,下轄麗山、海山等20個大隊及西巖農場。”如果史料無誤,“東風公社”這個名字只存在了4個月,所以很多人沒印象,而這座發電站就建在這個期間,就地取了名字。 不過,網友“龍秋文”有另一個猜測。他認為,有可能是借用了其他地方的名號去申請資金,掛牌時用了申請地的名稱。而翔安著名民俗專家、翔安區檔案局局長張再勇也持有類似的觀點。他說,當地也有類似“借地命名”的案例,比如現在的劉五店碼頭,曾被掛牌“同安縣大嶝碼頭”。 張再勇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資匱乏,很多地方要申請建設資金都非常難,所以有時會借用其他相對比較重要的地方的名義去申請。比如劉五店碼頭,當年正是借用了大嶝的名義去申請資金來進行建設的。他說:“因為大嶝當時是前線,戰略地位甚至超過同安縣,但它的港口條件不如劉五店,因此在劉五店碼頭建成后,掛的名字還是‘同安縣大嶝碼頭’。” 因此,張再勇推測,這水電站有可能是用“鷺江道東風公社”的名義去申請,然后在劉五店建設的,最后再“借地命名”。此外,他認為,當時的公社相當于一個鄉鎮,如果劉五店當地有東風公社,上年紀的人應該都知道。 |
相關閱讀:
- [ 01-23]建光伏發電站學校自給自足 今年再在10所學校推廣
- [ 10-20]村民花10萬建家庭光伏發電站 每度電獲補貼3毛6
- [ 01-11]自家屋頂發電9個月賺萬元 35戶申請光伏發電
- [ 04-16]福建省首個個人光伏發電站在廈門建成
- [ 04-15]福建首個居民個人光伏發電站在廈門建成接入電網
- [ 04-10]福建已有6名居民提出光伏發電并網申請 自建發電站
- [ 03-31]廈首創海上發電站預計6月份下水試驗
- [ 01-23]全球首座增強多模式大型發電站落戶長樂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